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报/2025 年/5 月/23 日/第 001 版
30 余载仁心路
化作春泥更护花
——记“ 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科长黄会青
本报记者 安娜
32 年、11600 余天,这是黄会青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后的时间刻度。32 年来,她爱岗敬业、攻坚克难,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专注于孤残儿童的医疗护理工作。她带队对儿童罕见病进行研究,积极推动全院标准化建设,先后荣获北京市第五届“ 感动社会民政榜样” 人物、“ 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等荣誉称号。
守护:用时光书写生命乐章
因父亲喜欢医学, 黄会青从小就梦想能当一名医生。 从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毕业后, 她于 1993年 7 月 16 日正式迈入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大门。黄会青至今仍记得,在那个夏日清晨,她早早地来福利院报到,既感到紧张,又充满期待。在那一天,她领取了一套洁白如雪的工作服,而这身白色工服,她一穿就是 30 余年。【更多写作资料+微信:】
刚开始工作时,黄会青跟着前辈一起到儿童生活区、观察区查房。当看到孩子们大多是身患重病、重残的孤弃儿童时,黄会青在心里打起了鼓。 “ 学校里教授的大多是普通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法,福利院孩子们的这些‘ 特殊病情’ 该如何治疗呢?” 带着这个问题,黄会青抓紧一切时间扩充知识库,努力钻研业务,经常向前辈请教,阅读各类专业书籍,还主动寻求机会去参加培训,学习引导式教育康复方法、脑瘫儿童康复方法等。经过多年努力,黄会青逐步成长为科室骨干,直至担任医务科负责人。
小宁是一名极低体重早产儿,入院时只有 1.01 公斤。因身体各器官发育均不成熟,刚入院的小宁直接住进了保温箱。那段日子,黄会青一有时间就去看望小宁,密切观察她的心率、呼吸、胃肠功能等情况。在黄会青等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小宁在入院 89 天时从保温箱顺利出箱,而后又慢慢追赶上了正常发育的儿童。如今,小宁已被领养,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 工作 32 年来,我常常感动于生命的顽强。看着孩子们坚强、勇敢、乐观地长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的信念。” 黄会青说。
突破:为了守护万分之一的生命
罕见病是指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率小于万分之一的疾病。为了守护这万分之一
的生命,黄会青于 2008 年开始投身于儿童罕见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