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安徽日报/2025 年/4 月/1 日/第 002 版要闻
我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把民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用心用情书写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刘良慧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五年来,我省民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聚焦“保基本、兜底线、惠民生” ,在基本民生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民政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织密民生“保障网”,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五年来,我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构建起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年均增幅超 5%。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 186.2 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 796 元/月、747 元/月,共保障城乡特困人员 32.4万人,基本生活人均保障标准分别为 1224 元/月、1009 元/月。
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全省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 302 万人。严格落实社会救助
主动发现机制,将基层“铁脚板”和部门“大数据”有机结合,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做到应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