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县团委书记在中学生团校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中学生团校工作交流会,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凝聚共识,推动我县中学生团校工作再上新台阶。中学生团校是培养青年团员的重要阵地,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平台。做好这项工作,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共青团事业的长远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下面,我结合我县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团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ZZ站位,深刻认识团校工作时代意义
团校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履行“为X育人”职责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其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我们必须从ZZ高度、全局角度,深刻理解做好中学生团校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筑牢信仰之基,把握团校工作ZZ方向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团校作为培养青年团员的主阵地,必须把牢ZZ方向,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要组织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让X的创新理论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引导他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X的领导,确保正确航向。团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X的领导,把X的要求贯穿于团校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使团校成为X在青年工作中的坚强阵地,确保培养出的团员始终听X话、跟X走。三是严守ZZ纪律,保持纯洁性。要加强对团员的ZZ纪律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站稳立场,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始终保持共青团组织的ZZ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二)厚植家国情怀,明确团校工作育人目标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团校工作要着力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一是开展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讲解国家发展成就、历史文化底蕴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培育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提升自我,培养担当精神。三是树立正确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团校工作精神滋养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X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作风。中学生团校要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重要任务,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一是学习革命历史,铭记光辉历程。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X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铭记革命先辈的牺牲和奉献。二是弘扬革命精神,砥砺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辈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磨练意志、增强毅力。三是传承优良作风,培养高尚品德。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X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等高尚品德。
(四)回应时代需求,增强团校工作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学生团校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时代需求,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青年团员。一是对接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团校教学中融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关注青年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深入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在团校工作中积极回应他们的关切,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团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是适应科技发展,提升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对青年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团校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二、构建优质课程,全面提升团校教学质量水平
课程是团校教学的核心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团校工作的成效。我们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育人实效为目标,精心构建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团校课程体系。
(一)优化课程设置,兼顾系统性与针对性
课程设置是团校教学的基础,要做到既系统全面,又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一是依据学生特点,设置分层课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低年级侧重基础的团史团情、思想品德教育;高年级则增加理论深度,融入更多社会实践和职业规划等内容。二是结合时代热点,补充特色课程。关注国内外时事ZZ、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将相关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特色专题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现实,培养他们的ZZ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注重学科融合,拓宽知识维度。打破学科界限,将思想ZZ教育与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与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让团校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实效。一是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运用案例教学法,增强教学针对性。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从案例中受到启发、学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引入体验式教学,提升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活动、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丰富教学内容,融合理论性与实践性
团校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夯实知识基础。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的历史和章程等理论知识,让他们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应用能力。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融入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演讲与口才、计算机应用、礼仪规范等技能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四)完善教材体系,保证科学性与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