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工作,你得学会放松下来,别把自己崩的太紧,让自己保持一种松弛感
上个月单位组织体检,前几天体检报告刚出来。同事老王和我说,自己参加工作约15年了,工作上非常拼、非常认真,一天24小时里,有12个小时都为了工作满血“战斗”。
体检全是问题:甲状腺结节、肝内钙化灶、轻度的脊柱侧弯、眼睛视力也急剧下降。
他自己感慨,目前还是副科,50岁人了还没提拔成科长,就全是病痛。
确实,老王的问题也是很多人的问题。
一、累死累活干一辈子,始终上不去
不得不说,老王在基层,基层平台天花板较低,这是客观事实,所以晋升困难。
体制内的提拔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等和熬。
它从来不看你的努力程度,体制外,你努力认真能为公司创造效益,他能立马给你回报。
体制内完全不一样,可能是干10分,收获1分。
甚至有时候你只要什么都不干,把上面人熬走了,把位置留给你。这个时候你不想进步,组织也会把你推上去,让你当领导。
有时候,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时机未到,你差了点运气。
体制内,它就是这样:大部分人每天就被一双无形的手所操控,到点上班和下班。
其实,身处体制,真正能看懂体制、认清体制的人少之又少。
二、人要学会让自己松弛下来,别让自己崩的那么紧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己崩的太紧,每天像老王跟打鸡血似的,战斗力十足,工作热情饱满,我认为也没什么意思。
我们最应该学会就是与自己和解,学会在忙碌和压力中找到平衡。
要相信,“压力不会转化成动力,只会转化成病历。”
我一直信奉一句话:“工作离开了你照样运转,家庭一定离不开你。在工作上你没那么重要,有你没你都一样。”
在体制内,努力是必需的,但过度努力则会适得其反。
拖着一身的病痛,别说升职提拔了,就算是退休后的生活状态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允许自己间歇性颓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允许自己间歇性颓废,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滋养,不是逃避责任,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人要学会与工作和解,与周围和解,让自己松弛下来,别绷太紧。
老王就是典型,中年人了,还在为仕途去拼命,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缺乏必要的休息和放松,他的身体提出了严重的抗议。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年到40岁还没升上副科,那么或许你就该换个角度看世界了。
就算你永不停歇地奋斗,但是没有刚刚好的时机和际遇,或许直到退休,也还没有成功。
人生并不只是工作,还有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懂得休息,才能更好地出发。间歇性颓废,才能持续性战斗。在忙碌中寻找平衡,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三、人到中年,多留点时间给家里人人到中年人,父母也老了,孩子也处在上学的关键期,中考、高考等。父母和孩子能陪伴我们的时间真的非常短,多花点时间陪陪他们。问问自己,多久没有陪父母旅游,参观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多久没有辅导孩子课外作业?多久没有带孩子运动爬山了?多久没有给爱人准备生日礼物了?体制内,人到中年,能上则上,不能上要学会与周围和解。
对于那些真正重要、能够决定你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事情,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
而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要适当放手,不必过于纠结。
在体制内,努力是必需的,但过度努力则会适得其反。拖着一身的病痛,别说升职提拔了,就算是退休后的生活状态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允许自己间歇性颓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允许自己间歇性颓废,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滋养,不是逃避责任,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因为你的人生,不仅有工作,还有家人、朋友和健康。只有当你真正懂得珍惜自己,你才能说,人间一趟,你没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