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竞相提高”新晋部门副职专场活动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在“竞相提高”这个为我们新晋副职搭建的交流平台上,与各位一同分享、共同学习。首先,我要衷心感谢院机关XX为我们创造的这次学习机会,也感谢领导和同事们一直以来的信任与支持。从研究室的一名普通干警,到如今的副主任,于我而言,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面对新岗位、新职责,我内心深处既有履职的使命感,也有本领恐慌的紧迫感。今天,我主要想结合近段时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我对新岗位带来的一些变化和思考,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区别”和“三点体会”,希望能与各位共勉,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立足岗位之变,体悟三种角色之“别”
从专注于具体业务的“专才”转变为需要兼顾多方的“副手”,我深刻体会到工作内容和思维方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将其总结为三个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超导体”与“综合体”的转换。过去,我的工作更侧重于单一领域的深度钻研。而现在,岗位职责要求我必须在两种状态间自如切换。一方面,在沟通联络和事务协调中,要努力成为一块“超导体”。这意味着信息传递必须做到快速、完整、准确。无论是与上级部门的汇报对接,还是与兄弟单位的横向协同,或是对下传达工作部署,都要求信息流转不发生衰减和失真,时刻保持在线,在“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的高效循环中,推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迈进。例如,在组织一场全院性的司法改革研讨会时,从议题设定、专家邀请到材料准备、会务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沟通协调的效率与精度。另一方面,在公文写作和调查研究中,则要沉下心来,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综合体”。研究室是全院司法智慧的汇集地与思想产品的输出地。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从卷宗、文件、会议中获取信息,更要善于从全院审判执行的宏大数据中挖掘价值。面对2025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受理的2109.2万件案件数据,我们既要看到诉前调解成功149.3万件所体现的源头治理成效,也要关注到首次执行案件同比上升13.62%所带来的现实压力。这就需要我们像一个数据处理器,从四面八方汇集信息,在“获取信息、处理加工、发现问题、寻求对策”的深度循环中,形成有观点、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决策参考,为院X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