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1.市政协常委、市总商会副会长、重庆莱福医疗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建忠:
引导民营企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1 2.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重庆院电化学储能技术中心主任、重庆中科超容
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双翼:
破除民营企业准入准营壁垒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2
渝北区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兼职研究生导师、重庆市律协参
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孙超: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 司法护航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重庆市X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监事长彭静:
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修复机制 重塑企业信用… 4
涪陵区政协委员、重庆广灿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舸:
完善人才要素供给保障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5
大渡口区工商联副主席、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刘一:
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 营造银企“互信共赢”合作局面……6 7.市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巩书凯:
打造数智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助力中小民营企业数智化转型… 7
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朗萨家私(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晓敏:
健全完善舆情处理机制 减少负面舆情对民营企业不良影响… 8
市总商会副会长、重庆潜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宬铭:
加强对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教育培养 支持帮助民营企业新老交接和
有序传承… 9
市政协委员、北碚区政协主席董伦:
全要素惠企强企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0
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重庆兴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晓平:
构建“五力协同”机制 激发文旅投资活力… 11
重庆市政协民营企业家委员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
(重庆政协报,2025年7月1日)
引导民营企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市政协常委、市总商会副会长、重庆莱福医疗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付建忠
重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重要指示精神,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为契机,全面深化“四投”生态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四投”生态体系。但当前我市民营企业在“四投”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建议:
第一,助力提升投资能力。构建“长周期护航”投资生态,设立10年期“硬科技护航基金”,降低企业成果转化风险与成本。打造“技术导航”支撑体系, 组建由专家、龙头企业领衔的“投早投小”项目库,聚焦重庆本地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重庆硬科技投资地图”。
第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校—企直通车”机制,建立专利转化尽责免责容错机制,设立市级技术转移加速中心,打造“需求发布—专利匹配— 中试协同”直通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科技领域沉睡专利激活。支持企业承接高校成果转化后,连续按一定产业化收益反哺原科研团队。实施“链主领航”计划,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建立中试保险池,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
第三,深化制度机制创新。推行科创领域“非禁即入+负面清单”制度,除涉及国家安全等6类情形外,全面向民企开放市级科技专项申报通道。建立“创新伙伴认证”机制,经认定的科技型民企可享受与国企同等审批时效,试点科研设备采购“绿色通道”免于重复审批。实施“里程碑式”长周期考核。
破除民营企业准入准营壁垒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重庆院电化学储能技术中心主任、重庆中科超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双翼
民营经济是稳增长、保就业和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使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有所起伏,亟需破除结构性壁垒,拓展和优化其发展环境。为此,建议:
第一,完善法规政策,构建公平准入机制。研究制定地方法规和政策,在准入范围、门槛限制、权益保障和公平竞争等方面进行制度性安排。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准入准营的协商和监督,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全面实行“负面清单+动态审查”机制,严格执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定期清理变相审批事项。建立预警制度,在低风险领域试点“承诺即入”,推行“标准制+承诺制”,企业提交承诺书即可先行开展业务。
第二,构建标准化、智能化的执行和监管体系。升级“渝快办”民营经济专区,实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全流程一网通办。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构建公共数据、招投标和政策匹配信息发布和监管平台。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企业数字孪生体”,将营业执照、资质证书、信用记录等集成至区块链节点,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实时数据互认。【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 4,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文资 料,日日更新】
第三,健全考核制度,营造担当作为氛围。推动我市各级政府和在渝央企制定符合实际的奖惩和考核制度,以高效扶持帮助民企解决问题。杜绝不负责行为,形成如期履约和按时支付机制,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 司法护航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渝北区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兼职研究生导师、重庆市律协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 孙超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以来,重庆迅速行动,持续深化法治改革,为法律落地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然而,对标民营经济促进法精神、企业期盼及全国先进水平,我市在司法保障层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建议:
第一,彰显平等,筑牢公平竞争法治基石。制定相关文件条例,明确裁判标准,消除所有制差异带来的隐性不公。建立涉民企案件“绿色通道”,从立案、审理到执行全流程提速。
第二,打通信息壁垒,构建高效协同格局。建设“重庆市涉民企司法协同平台”,整合公检法及市场监管等部门资源,实现涉企案件信息、执法线索实时共享,案件移送、线索反馈、协同处置全流程线上办理、全程留痕、限时办结。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就涉民企重大案件及违法线索移送等共性问题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