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省政协常委、民建陕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宋杨: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我省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质效 1
省政协委员、中信银行西安分行行长赵大庆:
瞄准科技前沿发挥资本招商的赋能作用 3
省政协委员、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平:
因地制宜系统策划开创场景招商新模式 5
省政协委员、西安艾尔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正国:
破解科技招商困局激发陕西创新动能 7
铜川市政协副主席王晓刚:
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9
省政协委员、中核华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开平:
以产业链招商改革助力陕西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11
省政协委员、陕西新红锋投资集团X委书记周锋:
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构建“要素+人才+协作”三位一体招商生态 12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指引 推动我省招商引资工作改革创新
陕西省政协专题协商会发言材料汇编
(陕西日报,2025年6月27日)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我省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质效
省政协常委、民建陕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宋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学谋划招商重点工作,形成上下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招商合力,有效推动了招商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 14,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 文资料,日日更新】
新型电力、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是陕西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陕西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还面临产业链协同不足制约招商效益、传统招商模式边际效益递减、要素保障短板弱化竞争优势等瓶颈。为此,建议:
精准招商强链,锻造集群优势。构建“资源潜力+产业热力+企业坐标”动态数据库,绘制三维招商图谱,制定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及成套电源设备定制化招商目录。依托秦商大会等平台举办专题推介,实施全产业链精准招商。鼓励链主企业深耕,为隆基、法士特等链主企业提供“靶向政策包”,对配套引进给予固定资产投资奖励,设立并购重组基金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产品在陕造、在陕用。构建关中—陕北新能源产业走廊,西安聚焦研发总部,榆林建设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区,宝鸡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建立跨市税收分成机制,避免区域同质竞争。
创新招商模式,构建多维格局。在榆林、延安两市建设绿电直供园区,推行“绿电招商”等场景新模式,对使用绿电比例过半的企业给予专项补贴。搭建省级虚拟电厂运营平台,组建院士专家研判专班,定期发布新型储能等技术产业化机会清单。?设立百亿规模的新能源产业母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 对导入硬科技项目的创投机构给予超额收益让渡。建立重大项目股权投资备付金制度,对投资额较大的项目按比例承诺跟投。依托西安区位优势,构建新能源装备出口通道,打造内陆型离岸创新中心。
优化服务环境,厚植兴业沃土。完善新能源产业项目快谈快签、落地限时办结等工作机制,建立代办帮办事项清单,对非核心要件缺失的项目允许容缺
办理。支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比亚迪、吉利、陕汽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智能车联网、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举办新能源绿电和汽车领域科技创业大赛、科技招商活动,以及产业技术峰会和各类展会,为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的政策服务。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职业院校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制定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计划,为全产业链招商提供人才支撑。
瞄准科技前沿发挥资本招商的赋能作用
省政协委员、中信银行西安分行行长 赵大庆
近年来,陕西在产业、金融政策上不断加力,加速“政产研学”一体化落地,为科技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科技招商要重点瞄准人工智能应用以及下游转化,从资本的角度出发,为本地引入更多高质量发展要素。
科技招商是对资本的吸纳,更是从“引资”到“引智”,对政策、资源、资本、人才等一系列创新因素的重组。【更多写作资 料+微信:nuo180914,会员享受50万 +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要加强政策引领,打造良好的公共赋能土壤和环境。进一步深化政策端改革创新,为资本招商提供优质的土壤和环境势在必行。因此建议,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体系化和协同性。着力构建“精准激励+容错护航+生态赋能”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切实发挥政策引领对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撑和指导作用,为科技企业提供稳定、透明、有良好预期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强“人才—资金— 环境”要素保障。在人才端,要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以及个税优惠等政策,发挥西安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独特优势,搭建全球人才招引平台,重点聚焦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主力军,实现全方位引才、聚才、留才;在资金端,要强化核心任务与重点产业金融服务,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丰富多元融资工具,优化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服务;在环境端,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产业园区、孵化器的规划建设力度,研究探索科技小镇发展模式, 带动形成“虹吸效应”。三是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聚焦“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的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加大高科技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中试基地的引进及建设力度,强化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要发挥平台企业的微观赋能作用。加快设立省级科创母基金,通过搭建“母基金+专项基金+直投”的资本运作模式,以基金为纽带,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不断落地陕西。重点完善国资基金全生命周期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催化作用,通过对重大招商项目直投或联合头部基金机构设立子基金的方式,不断吸引市场化资本流入省内重点产业和高潜力科创企业。
要发挥金融协同独有的专业能力。一方面,加强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与商业银行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协同联动,通过设立共同基金的模式跳出传统
债权融资思维,为地方具有高潜力、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提供优质股权融资环境。另一方面,可为省内优质创投机构发行科创票据、科创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为创投机构开展股权投资提供充足“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