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XX同志在XX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习近平经济文选》专题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
同志们:
根据本次中心组学习的安排,我结合近期的个人自学,重点围绕《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谈几点初步的学习心得和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深化认识,从理论高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
通过对《习近平经济文选》的系统学习,我最深切的一点感受是,总书记的经济思想不仅为经济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南,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过去,我可能更多地将“新质生产力”看作一个产业经济领域的概念,主要关注其技术属性和产业方向。但通过反复研读,特别是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等篇目联系起来学习,我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绝非孤立的技术或产业概念,而是深植于当前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一个重大战略抉择。
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他又深刻论断,“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这两句话点明了一个核心逻辑:新质生产力的“新”,根源于科技革命;而科技革命的成果要实现最大化,离不开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流动与合作。换言之,发展新质生产力与身处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正如文选中所强调的,“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这种内在的统一性,让我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从单纯的“向内看”——如何进行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拓展到了“内外兼修”——如何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集聚创新资源,塑造竞争新优势。这种认识上的转变,是我本次学习的最大收获。
二、顺势而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中捕捉发展机遇
深刻理解了新质生产力与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关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