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老实人从未被教过的重要技能:试探!
前阵子和一位在体制内深耕二十年的老处长喝茶,他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到现在:
“很多老实人总觉得‘按规矩来’就能安稳,可职场里藏着太多‘没说出口的规则’,不会试探的人,永远只能处于被动状态。” 
体制内的“试探”,从不是耍心机、玩套路,而是像给开水试温、给道路探路——搞清楚哪儿是边界,摸明白对方啥态度,避开那些看不见的坑。
毕竟在这儿,很多事“不说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一旦说破了,反倒伤了和气”。
那些不会试探的老实人,往往是最先吃亏的。
在电影《教父》中,第一代教父维托・柯里昂刚起步时,被当地黑手X法努奇盯上了,要收保护费,还威胁他和伙伴们必须交 200美元。维托没硬刚,也没全听对方的,就揣着100美元去谈判,其实就是想探探对方的底。
结果法努奇看到钱少了一半,居然没多说啥,收下钱就走了,态度也没一开始那么强硬。
就这一下,维托心里就有数了:这法努奇背后压根没什么势力,就是孤身一人,是个能得罪得起的人。
后来维托不仅摆脱了被勒索的日子,还在当地慢慢立住了脚,攒下了威望。
1.为什么老实人必须学会试探?
因为“直来直去”走不通,就像年轻人谈恋爱,你去追求对方,不能直愣愣地说:Iloveyou,youloveme吗?
大概率会把人吓跑。
总得先试探试探对方的态度吧?送个小礼物,平时多主动搭个话,看看人家接不接受,再决定下一步咋走。
贸然开口,尴尬的只会是自己。
单位有个年轻同事小林,业务能力扎实,领导开会时提了一嘴“科室缺个负责项目协调的人,大家可以主动试试”。
小林觉得自己完全能胜任,当天就直接冲到领导办公室表决心:“领导,这个活儿我想干,您放心交给我,肯定没问题!”
结果领导就笑着说了句“再看看吧”,最后把机会给了另一个同事。
这位同事没直接说“我要干”,就做了两件事:
先是找老同事打听,问问“这个岗位平时要对接哪些部门”“之前搞协调的时候,最头疼的难题是啥”;
然后找了个机会跟领导汇报工作,顺嘴提了句“领导,我最近把咱们科室的项目流程梳理了一遍,您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就这么不着痕迹,反而让领导记住了他。
老实人总觉得“有想法就直说、有需求就明提”,可在体制内,很多时候“直接”等于“没分寸”—— 
你不知道领导的真实意图,不知道事情的潜在风险,冒冒失失就把话说满,要么让对方下不来台,要么把自己逼到没退路。
而试探,就是用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把情况摸清楚,既给对方留了余地,也给自己留了退路。
2.学会用“请教”试探对方的态度。
遇到有提拔的机会,千万别直接问领导“我能不能上?”“您能不能同意我?”,特容易把天聊死。
不如换个思路,用“请教”的口吻抛出具体问题,既能让领导知道“我对这个机会感兴趣,而且已经认真琢磨过了”,
还能从领导的回应里,看出自己到底合不合适,甚至能借着提问,不动声色地展现自己的优势,为提拔增加筹码。
比如可以这么说:“领导,耽误您几分钟,有个工作上的事儿,想跟您请教一下。最近听同事说, ……(长按识别二维码↓↓↓↓解锁隐藏内容,完整内容星球可见)……。
这话听着谦逊,又能让领导感觉到你“有上进心、愿意干事儿”,留下个“踏实可靠、脑子清楚”的好印象,比硬邦邦表决心管用多了。
3.最后想说:试探不是“算计”,是对自己负责
很多老实人觉得“试探”这事儿不真诚,总觉得“我实实在在做人、干事儿就行了,搞这些虚的干啥”。
可“真诚”不代表“没脑子”啊。
你以为的“直来直去”,可能压根没考虑过对方的处境;
你觉得自己“按规矩办事”,可能连事情的全貌都没看清。
试探的本质,其实是“用更聪明的方式沟通”—— 不冒犯别人,不勉强自己,不盲目行动,既不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也不让对方觉得为难。
说到底,在体制内混,光靠“真诚”远远不够,还得学会这种“聪明的真诚”,才能少走弯路,让自己的付出都能被看到、被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