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甘肃经济日报/2025 年/7 月/7 日/第 001 版
筑巢引凤产业兴
陇原沃土谱新篇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六月的陇原大地热浪灼人,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内,塔吊如林的建设工地与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相互交织。在这片 15.81 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建设者们以“ 工业强区、产业兴区” 为引领,正奋力书写着产业新城的蜕变华章。
自 2010 年成立以来,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以“ 真心实意促投资、真金白银抓项目、真材实
料谋发展” 的“ 三真” 理念,深度融入“ 一核三带” 区域发展格局,培育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
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2025 年 1 月至 5 月,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71 亿元,同比增长 15.12%。一组组跃动的数据,成为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崛起的新坐标。
车间里的产业密码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是省批州管省级经济开发区,按照“ 一区七园” 功能布局,划分为食品加工、民族用品、仓储物流、中医药、智慧数据、新型建材、小微企业孵化等七个功能区。
走进西北牛食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身着蓝色工服的工人们正在无菌操作台前熟练封装牛肉酱,全自动包装机每 8 秒完成一次封口,传送带将礼盒送往质检区。公司总经理朱芸逸说:“ 这台德国进口的绞肉机,能将牛肉纤维细化到 0.1 毫米。临夏市场 70%的香肠、面筋都出自这里。”
2020 年落户以来, 这家企业在五年间匠心打造八大产品线: 精密刀具在案板上划出银亮弧线,将高原牛肉进行精细化分割;生产线末端,油润的即食香肠裹着诱人光泽新鲜出炉;从原料到成品,智能化生产线如同魔法长廊,将雪域高原的优质牛羊肉,转化为覆盖家庭餐桌、餐饮连锁等多场景的全域食品矩阵。
2024 年,企业产值达 2356.87 万元,朱芸逸说:“ 依托扎实的产业根基、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准的布局,西北牛必将成长为清真食品领域的民族标杆品牌”。
15 年来,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0.11 亿元,工业总产值 20.45 亿元,销售收入 18.51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91 亿元,进出口贸易 2700 万元,大口径财政收入 4556 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90 万元。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 88 家,提供就业岗位 2600 余个,成为撑起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
规划里的产业厚度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3 家、高新技术企业 7 家、专精特新企业 8家、科技小巨人 1 家。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3 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7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5 个。国家级绿色工厂 1 家、省级绿色工厂 2 家,科技创新持续为园区发展赋能加力。在 2024 年全省 63 个省级开发区考核中位列第 16 位,进入全省经济开发区第一梯队。
“ 我们的酪蛋白产品畅销全球 50 多个城市。”临夏州华安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
这家以牦牛乳“ 曲拉” 为原料的科技企业,不仅是甘肃省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甘肃省农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