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5 年/6 月/6 日/第 007 版经济法治
2024 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达 232 个
多措并举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
本报记者 万静
核心阅读
《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聚焦体制机制、管理效能、营商环境建设,提出了优化园区运营模式、推动行政管理主体与开发建设主体相对分离、完善激励机制、下放省市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等工作任务。,会员享受50万 +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当前,国际经贸秩序正在遭受严重冲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稳外贸稳外资主阵地的责任担当更加凸显。为此,商务部近日印发了《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
制度型开放创新的平台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国家级经开区达 232 个,遍布 31 个省(区、市),创造地区生产总值达 16.9 万亿元人民币;拥有 8.5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 18.3%;实现外贸进出口 10.7 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外贸总额 24.5%;实际使用外资 272 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 23.4%,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工作方案》共提出了四个方面 16 项政策举措。在对外开放方面,国家级经开区是外贸外资的“ 第一梯队”,是“ 投资中国” 的优先选择,也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工作方案》中支持具体产业的举措有: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支持数字服务出口,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国际枢纽物流中心等。为经开区赋权赋能的举措有:加大先行先试授权、支持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加强招商队伍建设、优先安排品牌活动等。涉及财税的举措有:指导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工作方案》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制造业发展提质升级、“ 数实融合”(数字和实体经济融合)的相关举措,包括支持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发展服务型制造,孵化未来产业,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智能工厂、算力基础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