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校长讲话: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当第31届教师节的祝福尚在耳畔回响,当2025级新生的笑脸首次绽放在校园,我们共同站在了新学年的起跑线上。此刻,图书馆前的银杏树下,既有连续5年保持"零迟到"纪录的高三学长,也有带着憧憬踏入校门的初一新生——正是这种"传承与新生"的交响,让XX学校的教育长河奔流不息。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致以新学期的问候,向860名新同学、120名新老师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回望2024-2025学年,我们用"三个突破"书写了奋进篇章:教师团队在国家级教学竞赛中实现"零的突破",斩获3项一等奖;学生科创作品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50%;"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被列为全国示范案例。这些成绩的背后,是287名教师平均每周12小时的教研投入,是3000余名学子累计8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更是XX人"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信念坚守。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今天,站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历史节点,面对教育改革的"深水区"与科技革命的"加速期",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以"破"的勇气告别舒适区?如何以"立"的智慧开创新局?如何让每个XX人都能实现"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的成长跨越?借此机会,我想围绕"破三旧、立三新"与大家共勉。
  一、破"惯性思维",立"成长型认知"——以思维之变,启智慧之门
  (一)破"经验依赖",立"迭代意识"。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潜能。去年,我校物理组打破"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引入"探究式实验"教学,学生课堂参与度从62%提升至91%,这正是"不破不立"的生动注脚。老师们常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AI技术重塑教育形态的今天,我们必须摒弃"一本教案用十年"的惰性,像打磨艺术品一样迭代教学方法——老教师要敢于"归零",青年教师要勇于"试错",让每个课堂都成为思想碰撞的"实验室"。
  (二)破"单点思维",立"系统认知"。学习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堆砌,而是网状的思维建构。高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