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徽日报/2025 年/6 月/6 日/第 017 版
扬皖所长 共谱新篇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特别报道
宣城 争做长三角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 合伙人”
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
“‘ 智能网联+新能源’ 正成为汽车行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肩负着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历史使命。 ” 日前,在宁国市举办的 2025 长三角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上,宣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作为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 桥头堡”,该市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打造,成立汽车零部件产业推进组,锚定“ 千亿产业” 发展目标,着力推动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加快建设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争做长三角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 合伙人”。 ,会员享受50万 +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集群成链有“ 汽” 势乘风而上显活力
数据表明,2024 年,我省汽车产业规模跃升、转型加速、出口扩围、质效提升,实现汽车产量 357 万辆,同比增长 43.3%;新能源汽车产量 168.4 万辆,同比增长 94.5%;汽车出口 146.4 万辆,同比增长 27.7%。全国每 9 辆汽车、每 8 辆新能源汽车、每出口 4 辆汽车就有 1 辆“ 安徽造”,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双双位居全国第 2 位,汽车出口居全国首位。今年前两个月,我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实现 44.5 万辆和 23.4 万辆,位次进一步跃升,双双成为全国第一,成功实现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跨越。
从上世纪 60 年代第一辆汽车下线, 到目前集聚 7 家整车企业、 拥有规上零部件生产企业 2800多家,安徽汽车产业的崛起,得益于深耕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 三位一体”,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合肥、芜湖的整车制造、宣城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各展所长,也为 G60 科创走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汽车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市场规模大,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充分体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据了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持续集聚壮大,产业基础和协同配套优势日益明显,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完备的产业生态,在全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24 年,“ 三省一市” 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约 30%,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约 40%,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核心集聚地。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完备,G60 科创走廊九城市汽车产业链企业目前超 4000 家,包括江淮、蔚来、比亚迪、奇瑞、零跑、合众、吉利等众多整车企业,也有保隆汽车、福田采埃孚、柯马(中国)等配套企业,共同组成了万亿元的汽车产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