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闽南日报/2025 年/7 月/8 日/第 005 版社会
当下龙文区民间流传一个“ 梗”:“ 你家那门槛要是再不修,小心残联带着卷尺找上门!”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中,藏着群众心中实实在在的认可——
脚步换真心 社会更温馨
漳州融媒记者 李润
连日来,龙文区的街头巷尾总能听到乡亲们对区残联的夸赞。梧桥社区刘某花的话在菜场传开时,总能引来一片附和: “ 以前听说办个残疾证,得家里壮劳力推着轮椅跑医院,光排队就能耗半天。”“ 现在好了,有人直接上门服务,连我家门槛太高轮椅过不去,他们都自带卷尺量了尺寸,说过后可以进行免费坡道改造。” ⋯⋯
现实生活中,残疾人家庭的困难是很难想象的。比如瘫痪在床的人想“ 评残”,得举家出力共同将人挪到医院;家里需要改造坡道、扶手,却不知该向谁求助。如今,这种情况变了,从今年 6 月中旬起,龙文区残联组成的服务队,主动把“ 评残” 工作做到残疾人家里。为此,记者跟着服务队走了一天,渐渐明白了社区群众口中的事和理。
叩响家门
把服务送到家里
7 月 4 日,清晨 7 点的阳光刚漫过楼道转角,龙文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吴丽娥已在前往土白社区的路上。“ 林大爷,我们来啦!” 她抬手轻叩木门。
门内传来轻微的响动,林大爷妻子陈阿姨略显吃力地应答,随后缓缓打开门。“ 吴妹子快坐,我这腿脚不利索,让你久等了。 ” 陈阿姨拄着助行器慢慢挪过来,脸上堆着歉意的笑。吴丽娥赶紧上前扶了一把:“ 您别客气,我们就是来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