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康日报/2025 年/6 月/1 日/第 001 版
心手相连

让爱无碍
——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纪略
记者 黄慧慧 见习记者 庄雅茹
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地方标准《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规范》;全国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地区工作 40 项指标达标;
残疾人“ 两项补贴” 政策全面落实,8.3 万名残疾人直接受益;
12 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救助 0—14 岁残疾儿童 677 名;
……
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足迹。2024 年以来,我市根据残疾人群体的不同需求,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服务、教育保障等“ 六大服务体系” ,通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预防体系构建、就业创业扶持、无障碍环境改造等举措,精准服务每名残疾人群众,让他们与普通群众一道均等享受这座城市快速发展的成果与实惠。,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康复救助:为折翼天使托起希望的明天
“ 真棒!这是绿色,再来看看这个是什么颜色?” 在安康市阳光学校听力语言康复中心,AVT(听觉康复)老师罗荣正耐心地引导 4 岁的听障儿童柔柔进行语言训练。一年前还不会说话的柔柔,如今已经能够在引导下向他人问好。这样的转变,每天都在全市 12 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上演。
2008 年依托市阳光学校成立的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被省残联确定为贫困聋儿(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 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承担国家免费康复训练项目。这里采用“ 医疗+教育+家庭” 三位一体的康复模式,通过个性化的听觉、语言、认知训练,帮助听障儿童重获新“ 声”。老校长徐兴堂介绍:“ 我们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原则,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已帮助多名听障儿童顺利融入普幼、普小。”
2023 年 8 月投入使用的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安康医疗延伸点——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填补了我市在残疾儿童康复领域的空白。在这里,肢体、智力、孤独症等特殊儿童通过系统康复训练逐步恢复生活能力。在近期康复展示活动上,多位经过康复训练的儿童展示了他们在平衡能力训练、精细动作练习、语言交流等康复领域取得的成果。家长伍存群激动地说:“ 女儿现在能走能说,还能正常上学,这多亏了康复中心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