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企业家日报/2025 年/6 月/27 日/第 006 版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周丹
在“ 两个结合” 的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更新,唯有当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方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切合时代的文化象征,并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因此,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全新的时空背景之下,让其在现代社会的多极化矛盾和多元化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会员享受50 万+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基因,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石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传统文化植根于农业文明,带有鲜明的封建文化印记,这种属性使得传统文化难以直接催生出现代社会。为此,就需要借助现代理论的“ 嫁接”,通过有机融合的方式,促使传统文化完成从封建性向现代性的跨越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供了融合现代性的独特机遇。“ 第二个结合”聚焦于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维度,民族文化既是“ 创造主体”,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同时,它也是“ 接受主体”,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全球文明的优秀成果,丰富自身内涵,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和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