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健康报/2025 年/7 月/18 日/第 004 版新闻
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怎样走在前
本报记者 段梦兰
公共卫生教育是建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基石。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一体推进公共卫生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主办的 2025 年全国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业内专家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直面复杂变化
培养复合型人才
组织开展实战融合的专业学习和现场培训是公共卫生教育改革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强化专业机构职权和公卫从业者的职业胜任力,优化细化各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方案
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复杂的公共卫生挑战和日渐叠加的新老问题,传统的公共卫生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推动公卫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过专家的讨论,一个共识愈发清晰——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培养要谋划在前、走在前,要立足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强化医防融合、多学科交叉,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面对可能发生的新发传染病,不仅需要科技创新赋能应急处置、监测预警、检验检测等各项能力和技术, 更需要我们能很好地理解自然生态环境、 动物疫病和人类新发传染病之间的关系。慢性病防治方面,不仅要关注致病的各种暴露组学、基因组学及多种微生物学的因素,还要关注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和人类行为的改变,包括健康环境、公共政策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 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认为,种种因素都对公共卫生教育教学方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