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长江报/2025 年/6 月/28 日/第 001 版
澧水安澜背后的调度智慧
——湖南省水利厅与地方协同筑牢防汛“ 铜墙铁壁”
本报记者 沙亮 特约记者 徐丽 刘堰邻
暴雨如注,澧水奔涌。6 月 19 日澧水 2025 年第一号洪水形成,面对严峻考验,湖南省水利厅科学决策、精准调度、统一指挥,一场与洪水赛跑的水工程“ 调度战” 在澧水流域悄然打响。江垭水库的闸门起落间,是科学决策与地方协同的精密配合,是数字孪生技术赋能防汛的生动实践,更是一群水利人用坚守铸就的“ 安澜防线”。 ,会员享受50万+ 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水库开闸不简单
精准调度背后的“ 毫米级” 较量
19 日 18 时,江垭水库闸门缓缓开启,以每秒 600 立方米的流量泄洪。这一指令的背后,是省水利厅与澧水公司的反复推演和综合研判。 江垭水电站站长谭哲文回忆道,当时利用数字孪生系统预演了三套方案。
调度令的下达并非“ 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从接到暴雨预警开始,省水利厅便启动 24 小时
会商机制和调度值班,联合气象、水文部门滚动更新预报,多目标、多策略制定水库调度方案。19
日 15 时,省防御中心调度部副部长潘洋洋一边下发水库调度命令,一边介绍说“ : 为应对后期持续性
的强降雨,考虑上游江坪河的泄洪,并确保石门站流量不超 12000 立方米每秒,省水利厅决定 19 日
18 时江垭水库、皂市水库同步开闸泄洪,出库流量均为 600 立方米每秒。”
闸门操作更是“ 毫米级” 精准。谭站长指着操作记录介绍,操作人员需提前将设备从手动切换至自动模式,通过视频监控与开度仪实时跟踪闸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