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来宾日报/2025 年/7 月/14 日/第 001 版
绿水青山的“ 生态答卷” 与“ 民生答案”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韦海臣 通讯员 韦秋利 谢嘉利
在桂中腹地的莽莽林海间,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像一块翡翠镶嵌在八桂大地上。近年来,这里的树更绿了、水更清了、珍稀动物更多了,乡亲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这张实实在在的“ 生态答卷”,写在每一寸青山绿水间,也铭刻在乡亲们的心里。
“ 十四五” 以来,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始终牢记“ 国之大者”,以科学保护为核心、制度创新为保障、社区共赢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并进的“ 大瑶山路径”。
珍稀动植物在这里“ 添丁进口”
清晨的阳光刚穿透云雾,大瑶山银杉公园的繁育大棚里就热闹起来。护林员陶海优小心翼翼地给银杉幼苗浇水,叶片上的露珠顺着纹路滚落下来,就像是为这 2000 多株“ 植物活化石” 挂上一串串水晶项链。
银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大瑶山的野生银杉仅有 114 株。2024—2025 年,保护区选取 500多株壮实的幼苗送回山林,如今可以看到它们扎根在腐叶土中,挺直了腰杆往上长。 “ 这可是种群复壮的关键一步,再过些年,我们大瑶山的银杉队伍就强大了。” 陶海优说话时,眼里闪着光。
不光银杉家族添“ 新丁”,曾常年待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的金斑喙凤蝶也在大瑶山里开起了“ 家族派对”。据 2020 年至 2022 年专项调查显示,金斑喙凤蝶野外种群数量已超 9000 只。“ 以前见着一只能激动半天,现在到观察季节,一次能看到好几只一起飞,跟撒了把金粉似的。 ” 保护区管理中心生产技术科科长覃琨笑着说。
岩缝里,一簇簇紫色小花挤在一起,瑶山苣苔一直在默默“ 突破”。这种只能在大瑶山见到的植物,总数达到 6000 余株,新发现的分布地还把生存纬度往南推进了 0.12° 。“ 瑶山苣苔能在这么陡的石头上扎根开花,我们护林人还有啥理由不使劲! ” 大瑶山监测人员说,虽然每天都要爬上山坡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