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中年人,职务就是自尊
有读者咨询:我在体制内工作十余年,眼看到曾和自己同期入职的人提拔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觉自己的自尊受到了打击……
回复:
体制内人到中年,提拔或许不是升职加薪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关乎于你的尊严和面子。
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步入中年后若职务停滞,不仅在会议上座位靠后、发言权减弱,连平时聚餐时的玩笑话都少了三分底气。
这不是虚荣,而是体制生态里一种残酷的“价值标尺”。
但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此,而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这根“标尺”。
1.提拔不是普惠性的政策,不要觉得年纪到了,领导就该提拔你。
也不是你工作拼命就会提拔你,这个时候领导会跟你讲要看资历,大多数抱着这种想法的人最终会沦为单位老黄牛,还不给吃草的那种。
没有背景、没有平台,领导都不认识你,你累死累活只是自我感动。
若是心有不甘,就抓紧时间调岗到能接触到主要领导的岗位。
能被提拔最好,但是提拔不上你也别急,要有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
尤其是随着年龄增加,提拔边际效益递减,尤其是女同志,多点时间照顾好家庭,照顾好孩子也挺好。
真的不要有执念,到头来为难的是自己。
工作中很多事情真的是: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
看清职场真相,拒绝内耗,别放大情绪,别为难自己,别在瞎想中消耗自己的能量。
2.中年人的体面,在于适当退场。
与年轻时的锐意进取不同,中年最大的力量,来自认清现实后的策略调整。
离中心,天地宽。
到了中年,要认清现实:提拔的黄金期已过,与如日中天的年轻人争抢聚光灯和核心任务,不如用低功耗维持工作运转。
找到自己在单位的最佳生态位,比如那些可掌控、有价值、压力适中的领域,这才是你的“舒适区”,更是你的“安全区”。
中年人的体面,在于懂得在喧嚣中守护内心的宁静,在纷繁里找到自洽的路径。
3.经营好“八小时之外”的人生主场。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当你把生活的重心过多地放在单位的人际纷争上,自然会脆弱不堪。
在本职工作之外,找到新的价值锚点。
将精力适度分配给家庭,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利用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工作之余的时间,发展健康爱好、学习新技能(理财、写作、技术认证),在允许范围内探索写作、咨询、知识付费等可能性,为退休后的收入和充实感做准备。
这并非放弃,而是“狡兔三窟”的人生智慧,避免将所有自尊鸡蛋放在职务一个篮子里。
真正的铁饭碗,不是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吃饭,而是一辈子到哪里都能有饭吃;
最强的靠山,不是一时的贵人,而是那个持续成长、无比强大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