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XX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品)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产业发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相关同志解读了重点工作攻坚的责任清单,几个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也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态度坚决,措施具体,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
  市委全会已经为我市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明确了前进方向。蓝图的实现,关键在于落实,在于行动。全市上下必须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拿出百分百的干劲、硬碰硬的拼劲、实打实的韧劲,全力以赴推动我市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发展大势,在把握机遇与挑战中坚定攻坚决心
  审视当前,我市的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关键节点。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增强发展的信心与底气;也要正视差距和挑战,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从宏观态势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特别是将生物制造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布局,为我们发挥比较优势、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今年以来,中央和省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的叠加效应正在持续释放。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趋势加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周边兄弟城市你追我赶、争先进位,发展态势咄咄逼人。如果我们稍有松懈,就可能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格局中被边缘化。
  从我市自身看,优势与短板共生。过去一段时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根据最新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00亿元,同比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4.5:37.5:58.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8%。这表明我市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特别是我们前瞻性布局的生物制造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为我们打造“全国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传统产业占比仍然偏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虽有亮点,但体量偏小,未能形成强大的带动效应。二是创新能力“多而不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有待提高,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还不够突出,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领军人才相对匮乏。三是要素制约“紧而趋紧”,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硬约束日益趋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因此,全市各级X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三种意识。第一,是“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要深刻认识到,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或者满足于一般的增长速度,无异于逆水行舟,终将被时代和竞争对手所淘汰。第二,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意识。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在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赛道上实现非对称赶超。第三,是“争先创优、走在前列”的竞争意识。要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敢于同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赛跑”,在各项工作中树立最高标准,追求最好结果,确保我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超常举措坚决打赢“五大攻坚战”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市委全会提出的“五大攻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牛鼻子”。各级各部门必须将全部精力聚焦于此,逐项分解任务,逐条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攻坚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