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马鞍山日报/2024 年/1 月/14 日/第 006 版聚焦马鞍山市两会
关于马鞍山市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4 年 1 月 13 日在马鞍山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巩固增强回升向好态势
经济运行“ 先抑后扬”。在开局承压情况下,接续实施“ 攻坚季” 活动等超常规举措,经济运行持续“ 恢复、向好、提速”,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 2600 亿元,增长 6%。三次产业协同发力,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7%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 4%。三大收入总体平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 208.4 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6.29万元、3.26 万元,均居全省第 1 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 1.9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 3%,保持在合理范围。
内外需求稳步恢复。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若干政策措施,开展“ 徽动消费· 马上行动” 系列促消费活动 400 余场次,参与企业超 5500 家次,发放 3 轮 7622 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超 20 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44 亿元、同比增长 9%。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7.5%,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深入开展“ 徽动全球· 万企百团出海” 等活动,新增外贸主体 47 家,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 67 亿美元,居全省第 4 位。
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深入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 388 个、开工率113.8%,竣工项目 270 个、竣工率 134.3%,组织参加省开工动员项目 274 个。“ 七未” 项目攻坚做法入选全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典型案例。制定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及规划建设治理全流程规定。新增谋划储备项目 2042 个,总投资 1.65 万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 9 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53.7 亿元,获批 2023 年前两个批次增发国债资金 27.78 亿元。
(二)全力实施制造业倍增攻坚,科技和产业创新奋勇争先
产业转型持续加快。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 60 强。出台县区、开发园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1+3+N” 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达 1800 亿元,轨道交通、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在全省年度评估中持续争先进位,新能源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超 350 亿元,举办首届中国汽车独角兽大会。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 250 个,技改投资增长 15%。“ 智改数转”工作全省领先,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 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4 家、省智能工厂 3 家、数字化车间 11 家,和县经开区、博望高新区获评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马钢获评国家“ 数字领航” 企业。获评省级大数据企业 22 家,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大数据资产运营公司。
服务业集聚融合发展。获评 2023 年度安徽省现代服务业最具影响力二十大品牌 2 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冷链集配中心、“ 十四五” 第三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企业均榜上有名。精准施策稳定房地产市场形势,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 149.4 万平方米。创客+文创园等 5 个消费场景成功获评省级首批“ 皖美消费” 新场景,雨山区入选首批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入围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 双清零” 目标全面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居全省首位。新增国家级双创平台 1 个,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 27 个,
第 1 页 共 5 页
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 300 亿元、增长 1.6 倍。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8 个,举办长三角科技要素对接活动 18 场。迭代升级长三角科技创新券专项政策,全省首笔“ 科技创新积分贷” 在我市发放。推动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安徽工业大学(含山)技术转移中心挂牌运作。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14.6 件,居全省第 3 位。
招大引强成效明显。推深做实“ 投资安徽行” 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哈尔滨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校友会资源,深化招投联动,全市招引蓝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新签约项目 463 个,开工率超 57%,新兴产业项目占 96.5%,固定资产投资 20 亿元以上项目 11 个、50 亿元以上项目 3个,投资达百亿元的正奇 20GW 高效 N 型电池片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人才引育靶向施策。连续 3 年入围“ 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单”,排名提升 12 个位次。发布《马鞍山市产业高端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及产业人才地图,迭代推出人才新政 5.0 版,新增高技能人才引进“ 骥马” 工程,引进“ 龙马” 工程高层次人才 206 人、“ 骏马” 工程青年人才 6176 人。开展特殊技能人才评价,1694 名“ 黑手套” 员工获破格认定。产业工程师学院扩大到安徽工业大学等 3 所高校。走进 70 多所高校开展“ 才聚诗城高校行” 活动,设立高校人才工作站 28 个,在马 6 所高校毕业生留马就业率达 28.3%、较上年增长 2.4 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三)倾力为企办实事解难题,营商环境对标优化提升
助企政策直达快享。政策申报兑现“ 一网” 通办,1589 家企业全年共申报 3000 项事项,涉
及资金 7.73 亿元。整合建立“ 1+3+X” 产业政策体系,兑现政策资金 4.6 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
退税缓税缓费 40.1 亿元。深入推进为企服务“ 十” 字工作法,创新开展“ 企声响应” 专项行动,
举办“ 采石会客厅” 系列活动 63 场,协调解决涉企问题 486 个。组织产业链对接活动 45 场,惠
及企业 2000 余户。设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撬动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新增贷款
139 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实招频出。 《马鞍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实施。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 全市一单”,规范市县乡村四级 3.7 万项事项办理标准,完成政务服务“ 全省通办” 系统运行试点。1 日内办理事项占比达 79%,提供延时服务 1200 余小时,下班后办理业务 1122 件,周末预约办理业务 523 件,上门办理业务 32 件。实现 181 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跨省通办”、114 项高频事项长三角“ 一网通办”。创新开展“ 无证明城市” 建设,市级证明材料免提交率达 57.2%。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市场主体保持活跃。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新增市场主体 4.26 万户、“ 四上” 企业 417 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94 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46 户。开展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 128 户、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2 户,省“ 专精特新” 企业 133 户,净增高新技术企业 200 户,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 1006 户。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顺利完成,登记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四)加力战略融入改革突破,对外开放能级不断跃升
重点改革迭代升级。实施亩均效益评价 4.0 版,“ 亩均论英雄” 案例获评全国十大标杆案例,和县获批全省首批“ 亩均论英雄” 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县。当涂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博望区、当涂县获评全国首届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县。鼓励“ 工业上楼”,年度新增供应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达 1.26。创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五统五促” 试点,获评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市。组建市国控集团、江东交投公司、科创和人才发展集团,提级管理江东文旅集团,设立市级双百亿母基金,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成效居全省第 3 位。
长三角一体化纵深推进。“ 宁马协同开展长江苏皖交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入选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 5 周年创新实践案例集》 ,轮值举办 2023 南京都市圈X政联席会。制定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宁马城际架梁施工完成 70%工
第 2 页 共 5 页
作量,宁马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