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东莞日报/2023 年/2 月/28 日/第 A05 版权威发布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3 年 2 月 9 日在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
同志提出意见。
2022 年主要工作
2022 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围绕迎接X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主线,忠诚履职尽责,全力推进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 25.4 万件,办结 23.1 万件,同比分别上升 3.6%和 3.1%,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市中院受理 2.8 万件,办结 2.4 万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和一审服判息诉率分别提高到 99.4%和 83.1%,审判质效稳步提升。全市法院 125 个集体和个人获市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优秀法官柯颖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莞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守牢平安稳定底线,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坚决捍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ZZ安全,严厉打击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等犯罪,守好国家安全“ 南大门”。防范化解风险,稳妥处置房地产和金融领域重大债务纠纷。强化底线思维,依法办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 36 件,“ 团贷网” 非法集资案一审宣判。严惩犯罪分子的“ 洗钱工具” 和“ 帮凶”,袁钢志洗钱案入选全国法院依法惩治金融犯罪十大典型案例。主动排查极端案事件风险隐患,实质化解信访积案 11 件。
维护社会安定秩序。 严惩杀人、 抢劫、 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 办结案件 691 件, 同比下降 0.9%,对公交车上故意杀人的颜某志依法判处死刑。惩治“ 带疫偷渡”、跨境走私冻品等涉疫犯罪,办结案件 47 件,依法维护防疫秩序。常态化扫黑除恶,办结案件 43 件,执行到位“ 黑财” 4471.7万元,常治长效成果日益显现。打击毒品犯罪,办结案件 123 件,同比下降 38.8%,巩固禁毒斗争成果。完善监察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办结职务犯罪和行贿犯罪案件 26件,彰显高压反腐坚定决心。
守好民生安全底线。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从严从快办结案件 22 件,其中龚某峰等 29 人诈骗案,为群众挽回损失超 2500 万元,守护好“ 银发族” 的“ 养老钱、看病钱、救命钱”。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办结案件 12 件,坚守住“ 米袋子”“ 菜篮子”“ 药瓶子” 安全底线。严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办结案件 46 件,对购买转发 4 万余条业主个人信息的房产中介黄某,从严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办结危险驾驶犯罪案件 6272件,维护群众出行安全。办结网络赌博、传销等犯罪案件 67 件,决不让网络空间成为法外之地。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对 8 名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罪行较轻的 3862 名被告人判处拘役、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等。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依法为 2895 名被告人指定辩护人。充分尊重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完善律师便利参与诉讼机制,律师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落实港澳律师内地执业试点,香港律师首次在莞参与诉讼。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办结案件 592 件。[(更多资料+:114)]
第 1 页 共 7 页
二、护航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多资料+:114】]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我市聚焦“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护航。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市中院《争创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以提效率、降成本、兑权益为核心,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办结商事案件 8.3 万件,平均审理用时缩短 9.2 天。在省营商环境考评中,法院牵头指标排名全省前列。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举办“ 深入企业解难题、精准服务促发展” 活动,深入民营企业开展“ 法律体检” 44 场。坚决制止仿冒混淆、虚假宣传、诋毁商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办结案件 199 件,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办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 1923 件,助力“ 莞品出境”“ 莞企出海”。强化善意文明执行,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第二法院对虎门某企业“ 放水养鱼”,促使企业逐步恢复生产并顺利清偿百万元债务,实现企业发展和债权人保护双赢。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深化“ 三合一” 机制改革,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办结知识产权案件 4912 件,促进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加强数据产权、数据隐私等司法保护,办结直播带货、外卖餐饮、电子商务等案件 239 件,服务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加大商标权、著作权保护力度,办结案件 4474 件,推动“ 东莞产品” 向“ 东莞品牌” 转变。加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对 307 人作出有罪判决,同比上升 14.6%。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对窃取公司核心技术的何某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 60 万元。
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市中院设立破产审判庭,加强府院联动,完善一体化平台,推动企业有序退出和有效救治。 依法受理搜于特公司预重整案等破产案件 712 件, 办结 390 件, 处置债权 421.1亿元,释放土地 140.5 亩,安置职工 1102 人,有序出清“ 僵尸企业” 111 家。支持丰海海运公司等 8 家企业重整再生,化解债务超 400 亿元,助力 10 家企业持续经营。总结尚城学校破产重整案经验,一揽子解决明珠幼儿园相关案件,让 3000 余名学生安心学习。
助力美丽东莞建设。落实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与环保执法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统筹适用刑事制裁、民事赔偿、行政监督和生态补偿修复责任方式,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办结环境资源案件 1855 件,同比上升 1.5 倍。精准服务“ 双碳” 目标,依法认定虚拟货币“ 挖矿” 合同无效,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依法支持执法部门对逾期不整改的某电镀公司加重处罚,获评全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三、守护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牢固树立新时代司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用更有力量、更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回应人民群
众关切。
用心用情保障民生。全面准确贯彻实施民法典,办结各类民事案件 1.8 万件。妥善化解教育、医疗、住房等纠纷 5395 件,合理衡平当事人利益,超 700 件涉“ 双减” 纠纷有效化解在诉前。畅通维权渠道,办结劳动争议案件 7537 件,帮助农民工追回“ 血汗钱” 3.3 亿元。准确界定新业态劳动关系,保障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从业者正当权利。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会同市妇联推行反家暴联动,发出人身保护令、家庭教育令 18 份。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开展“ 法官进校园”,深化“ 社工+志愿者” 结对帮扶,用法治呵护未成年人成长。央视《今日说法》专题报道“ 独坐转椅的女童” 案。加强司法救助,为确有困难当事人依法减、免诉讼费 89.9 万元,发放救助金 435.7 万元,帮助无法获得有效赔偿受害人摆脱困境。
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升级“ 厅网线巡” 四位一体平台,让人民群众办理诉讼事务“ 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线上就办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 一网通办” 无接触服务大显身手,网上立案 17.2 万件,网上开庭、网上调解 5.7 万次,实现“ 审判不打烊、公正不掉线”。聚焦“ 送达难”,研发智慧送达平台,实现与“ 莞 E 申报” 数据互通,送达法律文书 119.4 万份,全市法院公告送达率大幅下降。联合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建立全市法院“ 律师电子送达地址库”,律
第 2 页 共 7 页
师登记率超七成,实现法院诉讼文书律师“ 秒收”。管辖权异议上诉案件实现全程线上办理,办案周期缩短 50%。
及时兑现胜诉权益。保持执行力度只增不减,努力把“ 纸上权利” 变为“ 真金白银”,全年执结案件 8.4 万件,执行到位金额 142.7 亿元,执行核心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强化执行联动,与
28 家单位开展联动协助,全面推进查、控、扣一体化建设。强化执行管理,出台执行实施风险防范规定,开展“ 执行零违规年” 活动,执行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强化执行惩戒,开展“ 莞薪无忧” 等专项行动,重拳惩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司法拘留 63 人次,罚款 169.1 万元,追究刑事责任 45 人次。强化执行改革,第一法院首创“ 执行 110+N” 工作机制,打造警执一体化“ 东莞样本”,获最高法院经验推介。第二法院创新开展“ 车辆悬赏执行”,获评广东法院“ 抓示范促改革惠民生” 优秀项目。
强化裁判宣示引领。 加强精准普法、 以案释法, 开展 “ 六进” 送法 180 场, 发布法治报道 1765篇。坚持以“ 小案件” 诠释“ 大道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吴某飞造谣“ 老夫少妻” 案中,以诽谤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对网络暴力零容忍。在劳动者求职信息造假案中,依法认定劳动合同无效,让不诚信者付出代价。在父子房产赠与案中,不支持有赌博陋习儿子立即过户的诉求,兼顾法理人情。在被狗追赶摔伤案中,判令饲养人承担赔偿责任,倡导文明养犬。在旧楼加装电梯案中,判令不得阻挠、妨碍,弘扬“ 六尺巷” 美德。
四、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紧扣市域治理需求,主动融入X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夯实基层法治根基,助推市域社会
治理现代化。
坚持和推动诉源治理。升华诉调对接“ 1+2+3” 机制,打造全周期诉源治理东莞品牌。与 161家单位共建,推进法院调解平台进镇村、社区、行业,诉前成功解纷 8.1 万件,同比上升 16.8%。打通与“ 莞邑调解” 数据隔阂,实现人民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创新商事调解,首聘台胞调解员、港澳特邀调解员调处跨域商事纠纷。 松山湖成立首家税费争议调解中心。 更加注重矛盾源头预防,推动“ 万人成讼率” 纳入法治东莞考评,实现“ 化讼止争” 向“ 少讼无讼” 转变。推进“ 诉源治理示范社区” 镇街全覆盖,沙田法庭建立“ 幸福港湾诉源治理中心”,将解纷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 神经末梢”。
全力促进依法行政。坚持支持与监督并重,办结违建拆除、征地拆迁等行政诉讼案件 3850件,行政非诉案件 1.2 万件,依法保障 CBD 中心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会同市司法局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刘旺先副市长等领导带头,出庭应诉率大幅上升到 75.4%。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成功促成和解、撤诉 408 件。强化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提出司法建议 74 份,组织庭审观摩、培训授课 14 场,解答执法疑难 113 项,促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坚持重心下移,优化基层司法供给,为基层法院选任员额法官 37 名,补充司法辅助人员 248 名。第一、第二、第三法院办结各类案件 20.7 万件,结案总数均位居全省基层法院前列。把人民法庭建设作为“ 一把手” 工程来抓,在凤岗镇X委政府大力支持下,高起点推进凤岗人民法庭建设。以“ 大法庭、小法院” 工作思路,探索“ 湾区人民法庭” 建设新路径,入选最高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向全国法院推广。
五、深化司法各领域改革创新
扎实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
力。
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放权与监督并重,落实权力责任清单,突出法官、合议庭办案主
体责任,加强“ 四类案件” 识别监管,切实规范审判权力运行,1834 件案件依程序登记备案。履
责与督责并行,压实院庭长办案和监督管理双重职责,院庭长承办案件 5.4 万件,占结案总数的
23.4%。考绩与追责并举,强化评查纠错防错功能,组织评查案件 576 件次,结果同步反馈督察
第 3 页 共 7 页[更多资料+:114]
[(更多资料+:114)]
部门,倒逼法官、合议庭更严履职尽责。
持续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开展刑事速裁专题调研,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适用认罪认罚程序办结案件超 1 万件,87%案件 30 天内办结。推进民商事、行政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充分发挥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二审独任制优势,为审判“ 提速赋能”,组建速裁团队 61 个,办结案件 6.1 万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 19.2%,同比上升 14.2 个百分点。推进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勇担试点任务,出台工作指引,探索特殊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