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114]
[更多资料 + :114]
雅安日报/2023 年/2 月/23 日/第 005 版专题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守正创新服务大局
——宝兴县人民法院 2022 年工作综述
杨昕 本报记者 鲁妮娜
砥砺耕耘,春华秋实。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 1004 件,较 2021 年同比下降 16.64%,结案 968
件。
生态修复,助推绿色发展。创新生态司法修复理念,审结全省法院首例“ 碳汇” 案件,获评全省法院十大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司法为民,提升群众获得感。找准司法为民小切口,持续巩固“ 法官联村” 工作,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新收案件增幅明显下降。[更多资料+微 信:114]
坚定信心,积极创先争优。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司法服务保障“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创新试点单位;被雅安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 基层立法联系点”,成功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全年 11 个集体、36 人次荣获各级各类表彰。
数据和事例的背后,是宝兴县人民法院在 2022 年为守护公平正义、服务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一年来,宝兴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对“ 6· 1”“ 9· 5” 两次地震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的目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公正司法保平安
平安,是民生所盼,也是执政之基。
2022 年,宝兴县人民法院审结刑事案件 28 件,判处罪犯 58 人。在深化平安宝兴建设上展现着司法担当。
学习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防止黑恶势力“ 死灰复燃”。落实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 严厉打击电信诈骗、 养老诈骗犯罪案件 4 件 20 人, 并处罚金 95.8
万元,守好百姓的“ 钱袋子”。
依法审理危险驾驶、非法持有枪支犯罪案件 9 件 12 人,切实守好安全底线。坚持公正高效规范文明执行,执结案件 526 件,执行到位金额 8647.71 万元。
强化拒执犯罪打击力度,曝光失信被执行人 124 人次,实施司法拘留 1 人,罚款决定 9 人,移送拒执打击 1 人,执行威慑更加有力。
保平安,是为了促发展。宝兴县人民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也是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2022 年 9 月,全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会在宝兴县人民法院召开,这不仅是对宝兴县营商环境工作的一次总结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宝兴县营商环境工作再创新局面。
2022 年 8 月,位于 351 夹金山隧道建设项目部的“ 司法服务点” 设立,9 月“ 24 小时自助法院” 也在该项目部“ 上线” 投运,成为全市法院唯一设立在项目部的“ 24 小时自助法院”,因所处地理位置海拔较高,被称之为“ 云端法庭”。同年 11 月,办理某石材企业逃税刑事案件,对企业实际控制人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并处罚金,对企业罚款 110 余万元。12 月,发布《民营及
第 1 页 共 3 页
中小企业司法保护白皮书》 。
这些正是宝兴县人民法院深入践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理念、致力于优化宝兴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为各类市场主体恢复活力注入“ 强心剂”,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加速度”,2022 年,宝兴县人民法院持续服务“ 六稳”“ 六保”,审结民商事案件 484 件。设立中小投资者诉讼服务绿色窗口,综合运用多元化解、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措施,强化司法供给。开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涉法调研,落实专人定期上门问需,精准保障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
聚焦中心护发展
灾难面前,方显勇毅。2022 年 6 月 1 日,芦山县、宝兴县接连发生 6.1 级、4.5 级地震。
宝兴县人民法院迅速响应县委部署,全力服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出动人员 160 余人次,协助开展灾情排查、群众转移、临时过渡安置工作,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发挥司法职能,印制张贴《关于依法打击抗震救灾期间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150 份,全力维护震后社会秩序。组建法律服务专班,依法宣告因地震死亡 1 人。开展联系乡镇督导、灵关过渡安置点建设、涉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和“ 联包保” 工作,与过渡安置户攀亲结对,倾力帮扶。被县委、市法院记嘉奖、表彰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8 人次。
绿色是宝兴的底色,也是宝兴发展的原动力,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深深镌刻在每一个法院人
心中。
2022 年 4 月 6 日,宝兴县人民法院在审理的一起盗伐林木案中,6 名被告人通过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自愿认购了 24000 千克的“ 碳汇” 用于盗伐林木行为的替代性生态修复。该案是四川省首例引入“ 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