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法院报/2024 年/2 月/25 日/第 001 版
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加快推进审判理念现代化
——最高人民法院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系列综述之一
本报记者 张孟
人大代表是X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提出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办理代表建议,是尊重代表权利和人民权利的具体体现。一年来,根据代表建议办理“ 精、细、常、实、新” 的工作要求,最高人民法院着力把接受人民监督、办理意见建议转化为推动法院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承办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 335 件。其中,有许多建议聚焦加快推进审判理念现代化,提出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能动司法,主动融入国家治理、社会治理
中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
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高子程提出,民营企业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是深化改革、开创新局面的积极推动者。全国人大代表杨伟坤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庞大,但优化营商环境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尤其是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突破。 代表们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政策扶持、为营商环境优化赋能增效,健全司法平等保护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等多项建议。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去年,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办理的涉及“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的重点督办建议共 11 件,为办理好这些建议,最高人民法院专门成立了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
记者了解到,2018 年以来,为做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工作,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牵头负责的“ 执行合同”“ 办理破产” 两项指标,重点参与“ 保护中小投资者”“ 获得信贷” 两项指标,发布了 4 个司法解释、3 个指导意见、3 个工作方案和 1 个规范性文件,改革成效得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高度认可。
2023 年 10 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为司法服务保障营商环境提供政策依据。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市场主体妥善高效解决合同纠纷提供明确法律指引。同时,主动听取市场主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意见,推进企业争议多元化解。加强营商环境法治宣传,发布2023 年涉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典型案例以及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典型案例。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制定出台司法政策、提升服务大局能力,加大改革创新和制度完善力度,充分考虑各级政府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及时完善司法改革措施,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坚持“ 抓前端、治未病” 理念,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吉林代表团朱亚波、河北代表团杨瑞硕等全国人大代表非常关注法治乡村建设。杨瑞硕代表通过专题调研、座谈、走访发现,基层村民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够,法律意识有待提高。朱亚波代表提出,从立法、行政、司法、实践四个层面聚合法治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第 1 页 共 3 页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坚持民生导向和基层导向,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治理格局,出台了《关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等司法政策文件,持续加强对涉农案件的审判指导力度,加大乡村司法服务供给。
全面开展调解平台“ 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 工作,积极构建“ 法院+社会” 多元纠纷解决体系,有效激活基层治理力量,努力以高质量司法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农村长治久安和农民致富增收。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紧紧围绕“ 公正与效率” 主题,持续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从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