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天津日报/2024 年/3 月/19 日/第 003 版要闻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24 日在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静
各位代表:
我代表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
见。
2023 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市委要求,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忠实履行法定职责,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全市法院新收案件 58.28 万件,审执结 60.49 万件,同比上升 22.9%和 25.38%,诉讼标的额 2477.75 亿元。市高院新收案件 8425件,结案 8533 件。
一、全力护航“ 十项行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 十项行动” 出台 50 项司法举措。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分别与市高院联合出台文件,召开座谈会,加强领导指导。全市法院审结民商事案件 34.64 万件,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京津冀新的战略定位,与京冀法院会签服务保障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等协议 19 个,深化三地法院立审执联动,审结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等案件 29839 件,承办第五届京津冀司法论坛。围绕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和港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自贸区法院专业化审判优势和海事法院驻雄安新区、秦皇岛、平谷等 15 个巡回法庭和审判点作用,新设国际商事法庭、天津港法官工作室,与贸促会等 3 家单位建立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涉外及海事审判,对禁止在中国诉讼的国际禁诉令依法裁定排除,维护我国司法主权。铁路运营噪声污染、某公司国际货物买卖等 6 起案件分别入选全国法院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保障“ 一带一路” 建设、涉外民商事典型案例。
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紧扣法院牵头的解决商业纠纷、办理破产等营商环境指标,制定降低诉讼成本、立审执衔接等 26 项措施,审结合同、担保等案件 144985 件。高院在市营商环境牵头单位考核中名列前茅。滨海新区法院完善信用保全白名单机制,激励诚信经营,入选商务部示范案例。充分发挥破产审判“ 积极拯救” 和“ 及时出清” 功能,审结破产案件 405 件,完成城建集团、 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等 36 家企业重整, 化解不良债务 316.86 亿元, 安置职工 5935 名。经市编办批复,南开法院设立天开园人民法庭,通过破产清算助力科技广场项目融资续建,保障天开园建设。坚持依法平等全面保护原则,妥善审理涉国资国企案件,制定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与工商联新设 6 家商会法官工作室,开展服务民企“ 五个一” 活动,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构建与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相适应的司法保护格局,加强知识产权“ 三合一” 审判,审结知识产权案件 6949 件。严格保护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创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健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推广“ 先行判决”、“ 临时禁令” 等裁判方式,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提高侵权成本,判决侵权赔偿总额 3.91 亿元。对“ 诋毁商誉”、“ 屏蔽青少年模式” 等行为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市场秩序。二中院、河西等法院与知识产权中心、
第 1 页 共 6 页
市场监管等单位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提升保护实效。“ 玛依拉” 著作权、“ 卡地亚” 商标权、字节公司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5 起案件分别入选全国法院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文学版权保护典型案例。
服务保障防范化解风险。认真落实稳金融、保交楼、债务化解等工作要求,依法妥善审理涉金融借款、融资租赁、建设工程、商品房买卖等案件 74247 件。针对金融案件数量增长的情况,与金融监管部门召开座谈会,建立涉金融案件联合化解机制,加强风险防范。三中院、河北法院健全完善金融创新司法听证、互联网金融审判等机制,服务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针对房产领域逾期交付等风险,加强与住建等部门沟通,依法妥善处理楼盘查封、抵押等问题,运用司法手段推动荣泰广场等项目续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妥善审理涉债务化解案件 3139 件,诉讼标的额 22.93 亿元,坚决打击侵犯国家集体利益行为,维护合法权益,加大协调力度,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服务保障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 两山” 理念,制定服务保障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意见,与
18 家省市法院签署加强环渤海生态环境、滨海湿地司法保护等协议,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审结环境资源案件 4118 件。严惩填埋倾倒有毒物质、乱采滥伐等犯罪,贯彻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对破坏环境资源的案件加判恢复性司法措施。一中院、宝坻、东丽等法院判决破坏环境者以劳务补偿、增殖放流等方式恢复受损生态资源。某重工公司海上污染、某航运公司沉船打捞、非法炼铅污染环境 3 起案件分别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司法案例库、全国法院海洋环境保护典型案例、全国法院环境公益诉讼优秀成果。
服务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扣现代化大都市“ 三农” 工作定位,制定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实施意见,成立涉农、种业等专业法庭,与农委联合发布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手册,加大对“ 小站稻”、“ 沙窝萝卜” 等“ 津农精品” 的保护力度。依法严惩乱占耕地、制售伪劣农资等行为,妥善审理涉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农产品加工等案件,加大对无人机喷洒农药致损等新类型纠纷的调处力度,保障耕地和粮食安全。蓟州、宁河等法院在旅游民宿集中村设立法官联络站,及时化解涉乡村旅游等纠纷,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市法院选派 40 名干警驻村帮扶,编写的《乡村振兴实用法律手册》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出版物目录。
二、依法惩治各类犯罪,服务保障高水平安全
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结刑事案件 14970 件,判处罪犯 20007 人,全力守平安、保稳
定。
严惩危害安全稳定的犯罪。严厉打击间谍、邪教、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传播网络ZZ谣言和有害信息等犯罪,坚决维护国家ZZ安全。从严惩处利用软暴力实施“ 套路贷”、“ 利用网络新闻实施敲诈” 等黑恶犯罪,判处罪犯 36 人,清缴黑财 8026 万元。加大对放火、危险驾驶、破坏交通设施等犯罪的惩处力度,审结“ 破坏输油管道”、“ 楼顶私装黑广播” 等相关案件 4504件,坚决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依法惩治腐败犯罪。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反腐败部署,配合纪委监委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审理最高法院指定管辖的李杰翔、谢计来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从严惩处侵吞拆迁补偿、挪用养老保险、套取农田补贴等群众身边的腐败,判处贪污贿赂、渎职等罪犯 299 人,其中原县处级以上 32 人。坚持行贿受贿一体打击,重点打击巨额、多次、向多人行贿等犯罪,加大对行贿非法获利追缴力度。
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严惩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对入户抢劫杀人、滥杀无辜等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坚决判处死刑。对以婚恋、养老、就业为名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以及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经济犯罪严惩不贷,判处罪犯 10995 人,挽回损失 2.93 亿元。从严惩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毒品犯罪和生产销售“ 有毒保健品”、“ 假冒特效药”、“ 注水肉” 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催收非法债务、组织考试作弊等新类型犯罪。加大从业禁止适用力度,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等罪犯加判“ 终身禁业”,织密
第 2 页 共 6 页
司法保护网。
强化人权司法保障。贯彻罪刑法定、宽严相济等原则,严格事实证据审查,严把公正裁判关,依法宣告 31 名被告人无罪。对 16040 名罪行较轻的被告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深入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为 5407 名被告人指派援助律师。认真听取律师意见,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探索推动企业合规改革,与检察院制定实施意见,与天津大学等单位共建合规研究中心,对涉罪企业责令整改,依法规范。办理减刑假释、国家赔偿、司法救助等案件 1054 件,“ 小浩司法救助案” 入选全国法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司法救助十大典型案例。
三、认真践行司法为民,服务保障高品质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司法便民利民举措,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强化民生司法保障。审结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涉民生案件 119699 件,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案件加大调解力度,防止因矛盾激化导致“ 民转刑”。加强对老弱病残妇幼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依法惩治家庭暴力、虐待老人、拒不抚养赡养、校园欺凌等行为,同步开展亲情关护、心理疏导、案后回访,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令 153 份,与妇联等单位建立协同育人机制,让暴力欺凌止步、让家庭成员尽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审结涉直播带货、预付式消费等案件 3736 件,对“ 虚假宣传”、“ 以次充好” 等欺诈行为判处惩罚性赔偿,净化消费环境。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审结涉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新业态劳动争议等案件 15681 件,会同工会、人社等部门联合化解劳动纠纷,对“ 工伤自负”、“ 小伤大养”等行为依法规制,推动构建企业和劳动者尊法守规的劳动关系。加强涉军维权工作,与北京军事法院签署加强司法协作意见,审结涉军案件 208 件,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坚持把最好的场所、最优的服务留给群众,持续增强“ 一站通办、在线能办、少跑快办” 的诉讼服务实效。天津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法院跨域诉讼服务试点单位,坚持线上线下并行,在一审网上立案全面推开的基础上,推进二审网上立案,认真开展异地网上庭审、调解、送达等工作。津南法院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 院庭长直通车” 做法入选全国法院十大最具创新一站式建设成果和市为人民服务暖心项目。6 家法院和个人获评市级机关X员服务示范岗和窗口。
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开展涉民生等专项执行,对复杂案件组织交叉执行,执结案件 168517件,执行到位金额 687.58 亿元,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 461.16 万元。加大强制执行力度,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措施 117506 人次,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 577 人。深化执行协作,完善与公安、税务等 21 家单位的执行联动,与发改、财政、规自、交管、公积金等部门建立涉案财物联合处置机制,以强制手段促使当事人履行义务,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强化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