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浙江法治报/2024 年/4 月/28 日/第 005 版平安
嵊州法院:开好司法“ 良方” 破解执行难题
本报记者 高敏 通讯员 曹文莹 吕奕婷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则是这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切实解决执行难,嵊州市人民法院紧紧依靠X委,在执行“ 一件事” 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三级联动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不断深化执行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显著成果。
督促执行:
从“ 末端执行” 到“ 前端治理”
“ 没想到,我们说话还挺管用,案子解决了,我们也更有信心了。” 近日,嵊州市石璜镇溪西村X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 溪西村共享法庭庭务主任相忠在与执行法官反馈执前督促进展时,感慨地说。
这是一起原、被告均为听障人士的委托合同纠纷案件。相忠利用下班时间前往被告小林家中督促履行,才发现小林父母并不知晓此事。相忠一手拿着裁判文书,一手指着文书判项,耐心告知小林父母案件概况、裁判结果,一遍遍重复强调诚实守信、自动履行的重要性。 “ 孩子不会讲话,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事情,今天你来了,钱我们明天就去法院还上。” 一次上门,一个“ 无声”的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执行破难过程中,像相忠这样的庭务主任还有很多。如何让庭务主任更有参与感、成就感?甘霖法庭率先提出业务培训交流会的“ 金点子”,召集镇辖区内 20 余名庭务主任参加,由法庭庭长专题授课,讲透督促执行的方法和路子,让有经验的庭务主任作交流、经验少的庭务主任现场学习,更好凝聚庭务主任工作合力。
让审判考虑执行,让共享法庭助力执行。基于执行案件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执行破难的第一剂“ 良方” 督促执行机制由此诞生——审理法官审后督促、庭务主任执前督促、执行团队二次督促,全方位推动当事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2024 年第一季度,嵊州法院自动履行率 53.81%。
执行下沉:
从“ 单一审判” 到“ 全流程兼顾”
亲眼见证全部执行案款汇入申请执行人周奶奶的账户后,嵊州法院长乐法庭副庭长李欢添长
舒一口气,“ 周奶奶终于可以安心治病了。”
这起案件为何让李欢添如此牵挂?一切还得从周奶奶的赡养费纠纷说起。
周奶奶年迈体弱,因罹患尿毒症丧失劳动能力,每月有 800 元养老金及残疾补助金,且每周需前往医院进行透析治疗。子女既照顾不周又拒绝承担赡养义务,无奈之下,周奶奶向长乐法庭提起诉讼。一审判决生效后,其子女仍未主动履行。
恰逢人民法庭全面增设运行执行职能,该案由长乐法庭执行团队直接执行。审理法官李欢添得知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利用午休时间与执行法官沟通了该案亲情疏离、矛盾隔阂深、申请执行人身患重病的案件背景。
钱是救命钱。审理法官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制定执行方案,并将该案纳入“ 绿色通道” 快速办理、优先执行。最终,在伦理道德、社会影响的柔情感化和强制执行、拒执后果的刚性震慑下,案涉赡养费高效执行并发放到位。
该案的顺利执结是执行团队下沉法庭后与法庭审理法官密切配合的一个缩影,也印证了执行
第 1 页 共 2 页
下沉法庭是执行破难的第二剂“ 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