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延安日报/2024 年/5 月/22 日/第 007 版法治周刊
用延安精神构建审判执行的“延安实践”
——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X组书记、院长刘群专访
记者 贾志敏
编者按:
2022 年以来,市中院紧紧围绕“用延安精神建设好延安法院,做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传承人”的总体治院理念,持续在坚定法治信仰、创新法院文化、提升司法能力、大兴调查研究、推动诉源治理等方面用心发力,努力构建具有鲜明红色印记和传承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审判执行“延安实践” ,全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为此,记者日前专访了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X组书记、院长刘群。
记者:刘院长好!在您的理念和思路中,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延安法院呢?
刘群:延安ZZ地位特殊,历史地位崇高,延安法院人必须把延安精神和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传承好、弘扬好。全市法院锚定目标,聚焦“六个院”建设,全方位推进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X的领导,聚力建设ZZ型法院。理论上清醒,ZZ上才能坚定。我们通过ZZ轮训常态化、全覆盖,把X的建设、X的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用延安精神和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洗涤灵魂、淬炼品格,将X的领导贯穿法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法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提升案件质效,着力建设实绩型法院。持续聚焦执法办案主责主业,坚持质量第一、兼顾效率,以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为抓手,以智慧法院建设为支撑,综合发力,促使全市法院案件重点质效指标不断改善,稳步趋好。
站稳人民立场,倾力建设服务型法院。一纸判决就是一种导向,一个法庭就是一个阵地。我们坚决对“和稀泥”做法说“不” ,打造一批在便利群众诉讼、参与基层治理、服务乡村振兴中富有成效的人民法庭。不断深化信访投诉举报中心、集约送达中心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帮助群众把“办不成事”变成“办得成事” 。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开展“苹果红了·诚信延安”执行专项行动,健全执行机制,规范执行行为,全力攻克执行难题。
提高司法能力,竭力建设研究型法院。建立健全法官干警纵向交流、横向轮岗锻炼机制,着力打造全科型法官。大兴司法调查研究之风,结合延安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高质量发展课题调查研究,促进调研成果转化,推动法官干警在学习中受到启迪,在调研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凝聚智慧。
打造文化品牌,致力建设创新型法院。我们对标把握“忠诚为民、崇法尚德、公正廉洁、刚正不阿、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特征,从历史传承和工作贯彻两个维度,从职能履行和自身建设两个层面,总结提出构建并践行红色基因、黄土情怀、蓝天圣地、绿色发展、橙色创新的“五色”法院文化体系,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 ,积极搭建“一书(陕甘宁边区法院史) 、两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陈列馆、延安中院院史馆) 、一剧( 《法院山》 ) 、一歌(延安法院院歌) ”载体,不断让法院红色基底更坚实、内涵更丰富。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新“马锡五审判方式”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制定“马锡五式”人民法官、人民法庭创建标准,以“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ZZ责任感和历史担当,做好“马锡五审判方式”传承人。
坚持正风肃纪,强力建设清廉型法院。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XZZ责任,建立健全涉法廉政
第 1 页 共 3 页
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基层法院司法巡查、审务督察全覆盖。建立健全同纪检监察机关“纪法衔接”机制,大力开展司法作风领域顽瘴痼疾整治,促使法官干警不能腐。创新开展代表委员“看”法院活动,形成以监督促公开、以监督保公正、以监督增公信的良好局面。
记者:刘院长,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建设延安法院?
刘群:我们紧盯新时代人民法院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不断努力探索和丰富实践,推进两级
法院工作取得新进步。
系统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市中院制定三年工作计划,形成了以坚持ZZ建设一条主线、十项重点工作、百场普法宣讲、千次巡回审判、万件矛盾纠纷化解为主要内容的“一十百千万”工程方案,在五个方面 29 项具体工作中对任务进行梳理、分解和考核,全市法院工作质效明显提升。
深耕细作诉源治理。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庭如何更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我们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加强谋篇布局,制定《关于全面加强诉源治理的工作指引》 ,紧紧围绕诉源、案源、执源和访源治理,做实诉前、立案、审理、执行和信访五个环节,全面推进诉讼源头治理。积极守正创新,提出“矛盾苗头、提前预防、及时响应、源头化解,让纠纷少一点”等“十个少一点”治理目标,明确人民法庭多元解纷管理服务中心、 “立审执一体化”办案中心、治理文化输出基地和法律宣传教育基地的职能定位。强化数字赋能,开发运行“码上法庭”App,群众通过手机系统定位,随时随地“扫码”解纷。
建立全方位、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我们延伸服务,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市中院围绕确保行政决策精准合法、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及时、社会治理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