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厦门日报/2024 年/12 月/26 日/第 A17 版政务新闻
解读海沧法院工作亮点
秉持初心履职责 为民司法守正义
海沧区人民法院坚持以法治为舵、 以创新为桨, 在深化司法改革中彰显担当作为
本报记者 谭心怡 通讯员 海法宣
2024 年, 在法治建设的时代浪潮中,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需求, 海沧区人民法院紧扣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主题,坚持以法治为舵、以创新为桨,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职责,在深化司法改革中彰显担当作为,以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回应人民期待,用公平与正义照亮法治社会的前行之路。
守护平安 筑牢法治根基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是司法机关的责任所在,更是守护人民幸福安宁的根本之道。
在一起建筑工地劳务“碰瓷”敲诈案件中,被告人车某某等 12 人组成的恶势力组织,利用网络搜寻工地招工信息,以应聘为幌子,进入工地后以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软暴力”手段实施敲诈勒索。2018 年至 2023 年间,该团伙共组织实施敲诈勒索犯罪 18 起,勒索金额累计
6 万余元,严重扰乱了建筑行业领域的经营管理秩序。海沧法院依法对车某某等 12 人以敲诈勒索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三年一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同时责令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案件宣判后,被告人服判息诉,社会反响积极正面。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海沧法院始终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目标。无论是对电信诈骗的严厉打击,还是对暴力犯罪的从严惩处,都彰显了法院对危害群众切身利益行为“零容忍”态度。今年来,海沧法院共审结刑事案件 423 件 482 人,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成效显著。这些努力犹如一道道牢不可破的屏障,守护着社会的安定和谐。
全面提升法治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犹如助力企业发展的“阳光雨露”,而法治就成为滋养企业成长的“重要养分”。在涉外司法领域,海沧法院精准破解“无先例”难题,全国首例涉科索沃地区国际商事纠纷
便是生动的例子。面对复杂法律关系的棘手问题,海沧法院联合多方力量,邀请涉外专家“把脉问诊” ,以调解促和解,最终为争议双方铺就了合作桥梁。这次成功的调解,不仅为涉外企业树立了法治标杆,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司法的公正与包容。
海沧法院积极服务“产业立区”,持续优化涉企司法机制建设,推动建立“优企名录”机制。针对职能部门发布的首批 45 家企业,海沧法院加强涉诉事项指引,并强化风险防范、信用预警等。企业的活力由此加快释放,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由此加速。
为了让司法服务更接地气,海沧法院还设立了“营商环境司法服务专窗” ,打造“海法营商”小程序,以科技赋能司法,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平台。
司法护航创新发展
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基石,而司法保护则是守护这块基石的坚实屏障。海沧法院通过协同
保护和延伸服务,为企业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以“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建议”为例,海沧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和调研中发现企业在数字著作权保护、网络域名法律风险、数据大模型应用等方面存在短板,随即向职能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包括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通道、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