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日报/2025 年/3 月/16 日/第 002 版要闻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二〇二五年三月八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张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24 年工作回顾
2024 年,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自觉作为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的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坚持X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恪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法治原则,牢记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以严格公正司法促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法院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最高人民法院收案 34898 件,结案 32539 件,同比分别增长 65.5%、82.2%。全国各级法院收案 4601.8 万件,结案 4541.9 万件,同比分别增长 1%、0.3%。
一、以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宽严相济、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切实防风险、保安全、护
稳定。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依法严惩颠覆分裂、渗透破坏、间谍窃密等犯罪。深化反分裂反恐怖斗争,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 两高三部” 制定实施《关于依法惩治“ 台独” 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对宣扬“ 台独” 分裂主张、实施“ 台独” 分裂活动的杨智渊,以分裂国家罪定罪判刑,依法严惩不贷。
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犯罪。审结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 4.9 万件 5.8 万人,同比下降 5.8%(件数,下同) ,较 10 年前下降 28.7%。对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的罪大恶极者,坚决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惩处,对驾车冲撞行人的樊维秋、校园持刀行凶的徐加金等判处死刑,有力震慑犯罪、 保护人民。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 审结涉黑恶犯罪案件 1663 件 8840 人, 同比下降 10.4%。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4 万件 8.2 万人,同比增长 26.7%,依法严惩涉缅北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审结毒品犯罪案件 3.6 万件 4.9 万人, 同比增长 7.4%。 审结医保骗保犯罪案件 1156 件 2299人,同比增长 1.3 倍。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偷拍窃听等违法犯罪,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石某伙同他人在多家酒店客房安装设备,偷拍 40 余人隐私并制售视频牟利,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司法解释,依法严惩袭警犯罪,坚决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
依法严惩腐败犯罪。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 3 万件 3.3 万人,同比增长 22.3%,依法惩处孙志刚等 48 名原中管干部,对李建平依法核准死刑。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审结行贿犯罪案件 2473 件 2873 人,同比增长 18.6%。审理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依法对杜兆才、陈戌源、李铁等定罪判刑。严惩涉惠农资金、校园餐等群众身边腐败犯罪。某中学校长伙同他人侵吞学生伙
第 1 页 共 8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食费、受贿共 1200 余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有力维护金融安全。审结金融案件 266 万件,同比下降 12.3%。严惩非法金融活动,审结非法集资、洗钱等犯罪案件 2.5 万件 4.8 万人,同比增长 5.3%。王某诱骗 2.9 万人购买所谓“ 虚拟币”,造成损失 17 亿余元,非法获利 9 亿余元,并在境外“ 洗白”,四川法院以集资诈骗罪、洗钱罪判处其无期徒刑。以“ 零容忍” 态度惩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有力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暨某伙同他人控制 97 个证券账户,以非法手段影响股价,获利 1.8 亿元,福建法院以操纵证券市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 4500 万元,追缴违法所得。
合力做实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加大指导调解力度,会同 16家中央和国家有关单位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诉前化解纠纷 1218.2 万件,同比增长 1.5%。协同有关单位持续落实最高人民法院 1 至 5 号司法建议,涉房屋买卖、信用卡、保证保险等案件均大幅下降。针对医保基金监管、房屋征收补偿发出第 6 号、第 7 号司法建议,促推多发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福建法院针对 700 余起电子收费合同纠纷,以判决和诉讼调解明规则,指导行政机关诉前成功调解 305 起,其余由代理商自行妥善化解。重庆高院推动出台地方性法规,促进多元解纷更加规范。推广安徽“ 六尺巷” 等调解工作法,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焕发出蓬勃生机和力量。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修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排除非法证据等规程。依法宣告 598 名被告人无罪。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再审改判无罪 83 件 101人。 常态化开展长期未结、 久押不决案件清理, 审结三年以上未结案件 617 件、 久押不决案件 1097件 3070 人。审结国家赔偿案件 6721 件,同比下降 14.6%;办结司法救助案件 3.3 万件,同比增长 7%,保护和救济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权利。吉林、黑龙江、浙江、江西、贵州等地法院会同民政等部门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保障涉诉困难群众生活。
二、以严格公正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跟进强化司法服务保障举措,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
长远的保障作用。
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 出台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认定构成垄断的案件 31 件,同比增长 2.1 倍。审结侵犯商业秘密、串通投标等不正当竞争案件 1万件,同比增长 0.7%。孙某等人隐名设立同业公司,盗用原单位技术秘密长达 10 余年,法院适用惩罚性赔偿判令该公司及孙某等人连带赔偿 1.6 亿元。促进市场资源高效配置。审结破产案件
3 万件,同比增长 6.5%,盘活资产 7902 亿余元。对无法挽救和不具重整价值的“ 僵尸企业”,依法及时出清;对可以挽救的困境企业,积极引导重整,帮助 657 家企业走出困境。北京法院妥善审理新华联集团系列重整案,助力平稳化解债务 877 亿元,盘活资产 269 亿元,相关多家企业恢复正常运营。江苏昆山法院推动设立企业重整服务中心,一年来办理破产案件 338 件,重整、和解、庭外重组率达 16.9%,促进引资 33.1 亿元。依法严惩“ 假破产、真逃债”,某公司董事长虚构公司债务 2800 万余元后申请破产,湖南法院以虚假破产罪定罪判刑,对恶意逃废债予以警示、震慑。
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审结知识产权案件 49.4 万件,同比增长 0.9%。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并积极促推创新成果转化。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 6 年来审结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案件近 2 万件,其中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数量和占比逐年攀升,2024 年达 1233 件,占 32.3%。依法妥善审理涉人工智能纠纷案件,支持人工智能依法应用;惩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侵权行为,促进规范有序发展。严格依法保护创新。对恶意侵权情节严重的 460 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 44.2%。依法审理“ 新能源汽车底盘” 技术秘密侵权案,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 6.4 亿元,判令侵权方停止侵权,并明确迟延履行金计算标准促其自动履行。探索关联案件信息披露机制,惩治以维权之名扰乱创新秩序。某公司就他人在先使用字号和商标的主要识别部分,多次大量恶意
第 2 页 共 8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抢注、囤积商标,靠起诉他人侵权获利,湖南法院裁定驳回起诉并罚款 10 万元予以惩戒。
服务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和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所有制经济,做到合法权益依法平等保护、违法犯罪一律依法惩治。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对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案件的审查,严防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再审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 46 件 72 人,改判 13 人无罪。严惩对企业造谣抹黑、敲诈勒索等犯罪。黄某伙同他人在网上发布涉企负面信息,以付费删帖等方式敲诈勒索 21 家企业 55.6 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出台司法解释,规范大企业及时支付账款。某大型建筑企业凭借优势地位,与某小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时约定,收到第三方款项后再支付其账款,湖北法院依法认定无效,判令及时付款。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健康发展。审结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犯罪案件 8474 件 10873 人,同比增长 25%。立足审判为依法经营企业增信,广东东莞法院会同金融机构分析涉诉中小科创企业守法经营与资信情况, 助力 17 家科创企业成功申报 “ 科技成果转化贷” 1.1 亿元。 深化落实 “ 知假买假” 司法解释,某“ 职业索赔人” 大量购买地理标志产品方竹笋,以不符合食品检测标准为由起诉索赔 9 万元, 重庆法院判令经营者退还货款并按正常食用消费额承担 10 倍赔偿金 2000 元,同时发出司法建议,促推行业工艺升级,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 与产业长远发展双赢共赢。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审结环境资源案件 21.9 万件,同比下降 5.4%。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聚焦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秦岭生态保护等重大部署,严惩污染环境、毁林挖山等违法犯罪。罗某非法捕售疣鼻天鹅、苍鹭等野生鸟类,宁夏法院依法定罪判刑,并协同有关部门成功救助、放飞 1100 余只苍鹭。协同生态环境部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某公司以“ 包合格” 承揽环境监测业务,出具虚假报告 222 份,获利
76 万余元,陕西法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对该公司和责任人员定罪判刑,并发出司法建议促推治理。践行生态环境预防性、恢复性司法。判令责任主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共计 96 亿元,同比增长 87.5%。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法院建立红树林协同保护机制,合力守护海上“ 绿色长城”。某生化公司在国家禁售“ 百草枯” 后未召回已售产品,被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江苏法院依法判令召回、监督规范处置。山西法院审结一起环境污染案后,持续 5 年跟进,监督被告公司完成对 1840 亩、1600 万立方尾矿库的封场、覆绿,做实生态环境修复“ 后半篇文章”。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审结相关案件 2389 件,同比下降 8.7%。北京法院完善工作机制,推动“ 北京中轴线” 申遗所涉征收、拆迁等纠纷预防化解,为申遗成功提供有力服务保障。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甘肃、青海等地法院加强长城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助力赓续中华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