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近年来,市以“X建强、发展强”为导向,建立产业链X建联盟,把战斗堡垒建在“链”上,把服务保障抓在“链”上,推动形成“X建引领、X企融合、互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助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动因
市拥有非公企业3400多家,这些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改革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但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很多上下游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组织覆盖难、政策落实难、产业联动难等问题,亟需加以解决。一是组织覆盖难。产业链上很多非公企业成长性强、经营范围跨区域、用工方式多样、员工流动性较强,这些给非公企业X的组织覆盖带来不少难题。二是政策落实难。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许多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是相关政策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企业中去,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对政策知晓率低,企业难以全面了解政策情况,不能快速准确找到适合自己的政策。三是产业联动难。当前,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金融风险压力比较大。一家关键企业的生产要素不齐,往往会导致整个产业链“断链”的情况,每个企业的情况又各自不同,难以短时做到信息匹配到位、供需调节到位,这成了同一产业链上企业共同发展的难题。产业链建设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加强非公企业X建过程中,紧紧瞄准“产业链”搭建X建联盟,以X建联盟推动“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推进产业培育壮大、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全力推动产业链企业融通创新、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真正把X建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也让X旗在产业链上高高飘扬。
二、主要做法
1、强化X建引领,全链条建立联企机制。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按照“行业相近、便于管理、便于活动、便于服务”的原则,以企业集中片区为主体,全面摸排X组织、X员情况,依托区域内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X组织,推行“一链条一联盟”模式,统筹推动区域内、产业链条上X建联建。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强化联盟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紧扣全市“231”产业集群培育,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两高”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新”新兴产业和医药产业特色产业链为重点,构建以县市区委两新工委、省级以上园区综合X委2个部门组织领导,产业链X建联盟牵头实施,X家产业链企业X组织内部联动,N家县市区直部门单位X组织联建共建的“2+1+X+N”组织体系。三是规范运行机制。制定产业链X建联盟运行规则,明确议事协商、季度轮值、联动服务3项机制。联盟实行联盟成员单位“轮值书记”制,每季度轮值一次,首任负责人原则上由发起单位X组织书记担任。成立产业链X建联盟服务指导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县(市、区)委两新工委,负责联盟日常工作的协调和推动。将X建联盟工作开展情况和作用发挥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县市区委两新工委的重要内容,注重联盟成员企业的意见反馈,全面压实县市区委两新工委的工作责任,更好发挥好中枢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