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妇女报/2024 年/2 月/21 日/第 001 版
新疆各级妇联落深落细落实家家幸福安康工程
家庭文明新风吹遍天山南北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 弹起都塔尔,跳起赛乃姆;穿上戏服,唱幕花鼓戏;以后我们是亲戚了,要常走动,欢迎你到湖北。 ” 日前,浙江、湖北、安徽、新疆等地妇联通过现场直播、线下走亲戚等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温暖的关怀在万千家庭中彼此传递。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家庭落地生根,新疆妇联深化“ 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推动家庭文明新风尚吹遍天山南北。
守望相助,文明新风花开各地
“ 感谢爱心妈妈团对我的帮助,放寒假了我也回到村里做了志愿者,在给孩子们辅导学习的同时,我还和孩子们分享了在内地读书的见识和思考,他们特别喜欢听。 ” 来自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喀拉峻村的大学生阿依森巴提托合塔尔说, 爱心妈妈们不仅帮助了她, 还帮助了她家。 有着 3000多名成员的新疆伊犁爱心妈妈团不仅扶弱济困,更是响应妇联号召把温暖和文明新风带到万千家庭。
新疆伊犁州妇联X组书记袁绍伟告诉记者,伊犁州妇联以“ 家家幸福安康工程” 为抓手,扎实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 稳定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 新年快乐,你听我说的这几句维吾尔语,标不标准?”“ 哈哈,这标准得很,亚克西!” 家住乌鲁木齐的郑群灵与亲戚吾布力哈斯木· 阿布来孜在电话里开心地寒暄着。
当年,郑群灵从河南农村来到乌鲁木齐市生活。由于学历并不突出,郑群灵四处找工作却屡屡碰壁,只能以打零工为生。热心的吾布力哈斯木主动与郑群灵结为亲戚,想方设法让他从窘境中摆脱出来。
时不时上门讲解X的帮扶政策,隔三岔五送上米面油,逢年过节送上新衣、新被子、新被
罩⋯⋯一点一滴的温暖让两家人越来越亲。
“ 这些年,大家和睦相处,有困难一起想办法,有致富路子一起走,这样的日子过得很有滋
味!” 吾布力哈斯木说。
走亲戚活动中,湖北荆门、襄阳市妇联与新疆精河县妇联签署战略框架协议,最美家庭代表跨越千山万水走动走访。学生家长李健说,暑假孩子去了湖北走亲戚回来,跟亲戚家庭的心紧紧在一起不说,更学习见识到了亲戚家里好的家风家训家教和奋斗精神,真的特别好。
在家庭播种梦想种子
午饭时间,新疆皮山县村民肉孜麦麦提· 喀迪尔家中传出阵阵欢笑声。围坐在餐桌两边的一家四口吃着拌面,餐桌上,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中,摆放着红枣、核桃仁、葡萄干等。
餐桌和座椅第一次出现在肉孜麦麦提家里时,两个女儿兴奋了许久,而更让她们高兴的是,
她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间。
“ 以前全家人都睡在一张大炕上,炕上通常铺地毯或者羊毛毡子,吃饭盘腿坐在炕上,写作业也要跪在炕上。” 肉孜麦麦提羞涩地挠了挠头说,“ 现在家里不一样了,有床、有沙发、有餐桌书桌,跟城里一样。”
“ 现在我们的家中,客厅、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井井有条,沙发、茶几、餐桌、电视、冰箱等家具家电也一应俱全。 回到家, 会把工作服换成干净的家居服, 洗手洗脸, 再吃饭休息⋯⋯ ”
第 1 页 共 2 页

肉孜麦麦提将如今的变化娓娓道来。
近年来,新疆妇联持续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和“ 最美家庭” 评选工作,让家庭文明新风随处可见。
29 岁的海日古丽· 麦提吐尔逊坐在记者对面,衣着时尚,从容大方。海日古丽是和田策勒县人,她曾经以为自己一生就是做家务、带孩子,围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转。但新疆妇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