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妇女报/2025 年/6 月/9 日/第 004 版乡村振兴
安徽泾县充分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优势
千年民俗激活乡村文旅“ 一池春水”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端午前夕,安徽泾县桃花潭镇青弋江畔,一年一度的龙舟赛事再一次点燃了文旅热潮。29 支县内外劲旅在碧波之上挥桨竞渡,以千年非遗为媒,共赴一场水上的“ 速度与激情”。
桃花潭上,鼓声震天,桨影翻飞;桃花潭畔,游人如织,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古老民俗
的深沉回响与现代乡村文旅的跃动脉搏,连缀成欢乐的音符和乡村振兴的盛大乐章。,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文资料 ,日日更新
跨越千年,非遗“ 点亮” 乡村
农历五月将至,镇上老祠堂里,翟家长者细心擦拭着重约 200 斤的老木龙龙头和约 50 斤重的龙尾。“ 每年五月初一,要举行龙舟‘ 回娘家’ 仪式,参赛队伍从翟家逆流而上至上游的陈家,祭拜后,划行到鱼龙潭回旋,象征鱼龙变化、一跃龙门,才会正式开启赛龙舟。 ” 桃花潭古民居保护协会会长翟志勇娓娓道来。
赛龙舟作为一种古老的非遗民俗活动,在桃花潭镇历史悠久。据信史记载,从西汉末年开始,
当地有左、汪、万、陈、李和翟六大姓氏,龙舟活动或在某个时期专属某个姓氏。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 1559 年),翟台(震川公)高中进士,周围各大姓氏备厚礼前来祝贺。当地望族陈氏将自宋以来青弋江的使用权和家族龙舟送与翟氏。翟氏格外珍惜,几百年来,龙舟只要下河,都要先划到陈家之后再到其他地方表演。这就是龙舟“ 回娘家” 习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