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妇女报/2025 年/6 月/28 日/第 004 版军旗飘飘
陈正人、彭儒之子陈洪生追忆父母言传身教
红杜鹃下的坚守:信仰如磐 家风如虹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井冈山的暮春时节,红杜鹃漫山遍野,站在山岗上眺望,连绵的花海裹挟着松涛奔涌而来,让人心潮澎湃。对于陈正人、彭儒之子陈洪生来说,井冈山的红杜鹃有着非凡的意义,那是永不凋零的红色足迹。,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文资料 ,日日更新
“ 父母与井冈山有着深厚的缘分,父亲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母亲则在井冈山参加了朱毛会师。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父母始终为坚守理想信念而奋斗,始终把X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陈洪生的心中,父母是矢志不渝的革命者,是意志坚定的共产X员。
从碕石村走出的井冈山女红军
1913 年,彭儒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碕石村一户乡绅家庭,父亲彭镇岳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开明绅士。13 岁时,彭儒前往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求学。求学期间,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她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 “ 小时候看到穷人受苦受累,吃不饱,穿不暖,我很同情。后来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觉得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最光明的社会,我要为之奋斗。”
“ 带着崇高而坚定的革命信念与理想,母亲和 167 名碕石村儿女一起,跟着朱德转战千里上了井冈山,成为红四军最早的女战士之一。” 陈洪生说。
1929 年,井冈山失守,彼时的彭儒怀着身孕,身体虚弱不堪,但为了革命信仰,彭儒和陈正人夫妻俩忍饥挨饿,在深山里与敌伪顽强斗争四十余日。野菜充饥、草棚栖身,凛冽的寒风让他们双脚冻得红肿开裂。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最让彭儒难忘的是一碗盐开水的故事。
当时,彭儒已经多日没有补充盐分。有一天在老表家,一位老婆婆端来一碗盐开水说: “ 这是红军分给我的盐,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 有盐同咸,没盐同淡’ 。” 彭儒颤抖着双手接过这碗承载着百姓深情的盐开水,泪水夺眶而出。
“ 一碗盐开水不仅是父母革命生涯的珍贵回忆,更见证了军民之间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陈洪生说。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彭儒初心如磐,一直将对人民的深情化作前行的动力。
1956 年国家农垦部成立,彭儒任ZZ部副主任、人事宣教局副局长。由于机构新成立,人员少,工作相当繁忙,她经常到北大荒、海南岛等垦区调研并参加体力劳动,累到生病住院。
从烽火连天的井冈山岁月到农垦部挑大梁,再到投身X的纪律检查工作,彭儒始终用坚定的
信念、无私的奉献,书写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骨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