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桂林日报/2025 年/1 月/9 日/第 004 版专题
不舍昼夜,心系安全,他是处理事故的“ 大行家”
——访桂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象山大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韦明
本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吴建林
说起交通警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一身帅气的荧光绿,穿梭在马路上,潇洒自如地指挥道路交通、疏堵保畅。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公安交警队伍中,有一支 24 小时待命的力量,发生交通事故时,他们立即奔赴第一线,勘查现场、抽丝剥茧、追寻真相;在难过的受害者家属面前,他们耐心安抚开导,化解矛盾⋯⋯他们就是交通事故处理民警,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象山大队事故中队民警韦明就是其中一员。
12 年来,韦明处理大小交通事故 5000 余起,至于交通事故纠纷他已记不清自己处理过多少起了。他将技术运用于实践,精于研判与取证,通过现场勘查、视频研判、大数据分析、摸排蹲守等一系列侦查措施,形成自己的“ 技战法”。因能力突出,表现优异,他在 2017 年荣获桂林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2019 年荣获公安部个人嘉奖,2023 年获得公安部交警系统“ 全国X员先锋岗” 荣誉称号。
“ 作为警察,我有责任还原事故真相,用事实说话”
“ 2012 年从警, 2013 年成为事故处理民警。 这 12 年见证了我从职场小白到工作老手的蜕变。咱们事故处理交警的每一项流程都事关法律的尊严和交警的形象,一点马虎不得。 ” 提起自己的工作,韦明这位事故处理“ 老将” 颇有感慨。
“ 破案神速解民忧” 是一名交通事故受害者家属对韦明的评价。2020 年 9 月的一天,凌晨 5时,报警电话骤然响起,报警者称在市沙河立交桥下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在现场勘查过程中,韦明发现一名当事人躺在道路上,后方几米处停放着一辆三轮车,通过现场勘查发现三轮车无明显碰撞痕迹,而当事人却头部受伤,身上又存在多处车轮碾压形成的压痕。拥有多年事故处理经验的韦明推测,这不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