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公安报/2025 年/3 月/31 日/第 005 版面对面
让警徽之光照亮每一处角落
——对话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谢武东
本报记者 闫振宙 通讯员 王同李
谢武东,2011 年从警,曾在乡镇派出所、治安、刑侦等警种部门工作,2024 年 1 月任甘肃省景泰县公安局副局长。从警以来,他始终关注帮助孤残儿童、困难家庭学生,带领公益团队为
612 名学生筹集助学金 300 余万元,组织捐赠学习用品、教学物资价值 800 余万元。在被资助的学生中,有 47 人考入“ 双一流” 高校,59 人毕业后选择从警。谢武东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甘肃省第七届“ 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 甘肃好人”,荣获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14 年资助 612 名贫困学生
记者:从警以来,你已资助了 612 名学生,有的还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名校,最初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资助贫困学生?
谢武东:我出生在甘肃省会宁县一个贫困家庭,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孩子。小时候,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姐姐将宝贵的读书机会留给了我,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从上初二起,我便开始利用假期外出打工,用自己的劳动赚取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求学期间,我得到了各方资助,这为我后来走上公益助学道路埋下了种子。
我清楚地记得,1997 年我读小学,秋季开学时老师将 500 元现金发给我,告诉我是爱心人士资助的,当时我特别感激,这件事也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
高考时我考取了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上大学的第一年,我拿着缓交学费的申请单奔走在各个处室,上面签满了各处室老师的签名,我至今依然保留着这张申请单。一路走来,老师的包容、学校的支持、社会的关爱、组织的培养令我终生难忘。
参加工作以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并把善意善举传递下去。还有一点就是家庭的影响,我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在部队服役 9 年,后因腰椎受伤退役。他经常教育我要常怀感恩之心,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对社会要友爱。我的母亲心地善良,无论生活多么窘迫,每次遇到乞讨者,她都会毫不吝啬地拿出食物,邻居遇到困难,她也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倾心相助。正是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我时常提醒自己,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社会,把公益事业做好。
记者:听说你建立了详细的助学档案,能具体说说运作方式吗?
谢武东:在资助过程中,我为每一名学生建档,详细记录助学对象的就读学校、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助学金发放等情况,对助学对象持续跟踪,保证助学金用准、用好、用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实现“ 精准关爱”。
2012 年,我担任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进村入户走访时,我向村民、老师了解贫困学生家庭情况,通过家访、问卷调查、日常观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在给予物质资助的同时,定期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予其情感上的支持鼓励,帮助他们排解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
每一次发放助学金,我都是通过现金形式发放给学生家长,其间,我会和学生家长详细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些年,我经常通过电话、微信语音等方式和学生、家长沟通,资助不仅是经济支持,更希望传递信念力量,激励孩子们勇攀高峰。
记者:这些年的助学活动中,有没有让你难忘的故事?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谢武东:记得在 2012 年冬天,我出警返回途中,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门口的煤堆旁写字,手指冻得通红,我问她怎么不回家写,她低头说家里没电。经过了解得知,她父亲瘫痪、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小女孩由奶奶独自照料,靠捡废品供她读书。那天我掏光了身上的 400 多块钱交给孩子奶奶,说以后我会定期过来看望,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派出所找我,并保证以后每个月都会资助孩子,帮助孩子完成学业。后来,每年我都会去家访,送些米面油。现在这个小女孩已经考入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