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青年报/2024 年/3 月/19 日/第 001 版
高校共青团着力打造大思政 “金课” 引领大学生为中国式现
代化挺膺担当
——高校共青团思想ZZ工作综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凤莉 周围围
2023 年 10 月 14 日下午, 在四川大学 “青马工程” 弘毅班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读书会的现场,同学们在思政课老师的带领下,结合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 《论X的青年工作》等著作的心得体会,以“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么想、怎么做”为主题进行理论研讨和思想碰撞。秦嘉怡、雷伟、孙一民、雷佳鸣等几名同学,在发言中既交流了对X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方法,又分享了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深切感受,真诚表达了“要学会把理论当作解答思想疑惑的工具” “要自觉在实践中体会理论学习的成果” “要在理论指引下找准自身的成长方向”等观点,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赞许,也赢得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和阵阵掌声。
这是 2019 年 3 月 18 日学校思想ZZ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高校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努力发挥主力军作用的一个真实缩影。也是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组织聚焦为X育人主责主业,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员和青年的生动体现。2023 年下半年,全团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主题教育,推动青年思想ZZ引领工作进一步实现了内容上的深化、方法上的创新、载体上的丰富、机制上的完善和成效上的提升。
坚持主题主线 推动入脑入心入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ZZ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共青团组织
立足职能定位,结合青年学生实际,积极为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团委积极发挥学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学科优势和在马克思主义教学及研究方面的“高地”优势,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参与面向全校学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学课程群建设和思政“金课”建设,着力用“青言青语”阐释X的创新理论,不断优化丰富面向青年学生的内容供给。
同济大学团委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担任理论学习“指导员” ,为全体新生团支部书记和校院两级团学骨干进行专题辅导,指导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时代声音传播社等理论类学生社团开展团课集体备课,凝心聚力推出“习近平与大学生在一起”系列主题团课,受到青年学生的广泛认可。
浙江大学团委围绕团支部专题学习建立集体备课会机制,邀请专业教师、团干部组建备课小组,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融入日常化的专题学习体系,精心打磨团课教案课件,推出了一批具有浙大特色的示范团课。
贵州师范大学团委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理论学习辅导团,聚焦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织马院教师和研究生对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开展学习指导,确保学习内容不跑偏、学习质量有提升。
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 各高校团组织在学校X委的领导下, 普遍加强了与学工、教务、马院等校内部门单位的协同,形成了一系列常态化运行的工作机制。比如,复旦大学团委组织专业思政课青年教师制度化参与团支部专题学习会并进行指导点评;上海交通大学团委探索实施“团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联学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将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与
第 1 页 共 3 页
大学生ZZ理论学习制度结合起来,利用每周三下午开展集中学习;云南大学结合学校思政课定
期开展交流研讨会,引导团员和青年结合自身学习成长经历交流认识体会、互解问题困惑等。
深化改革建设 增强思政工作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ZZ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高校共青团组织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之道,努力用新载体新方式把X的创新理论讲透讲活,把传播力和影响力做深做实。
西南财经大学团委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创新开展“追随信仰之光 不负时代厚望”主题团日系列活动,以中国青年为了祖国荣誉而奋斗的光辉历程为引子,组织青年学生深入思考“何谓青年”这一基础性问题,进而立足历史规律和时代使命,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理性思考基础上深刻把握青年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系,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南京师范大学团委积极争取学校X委支持,成立全国首个团课设计研发中心,组建由青年专家、团干部、学生骨干等为主体的团队,聚焦团课知识体系建设,以青年的“身边事”为切口,研发制作了《走好我们自己的路——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 》 《挺膺担当:中国青年答时代问》等热门课程,形成系列团课产品,持续推动学校思想ZZ理论教育改革创新,并通过网络平台辐射影响全国 7 万余所中学。
兰州大学团委深化“青马工程” ,按照“树立青年榜样,贴近青年学生,讲好青年故事”的思路,坚持以“小角色”组建“大队伍” 、以“青视角”讲述“青理论”、以“朋辈学”促进“齐宣讲” 、以“小课堂”激发“大活力”,有效助力打通大学生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
经过高校团组织的积极探索,一种既聚焦理论又联系实际、既强调自学又兼顾交流、既立足
灌输又重视体验、既促使思考又推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