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青年报/2024 年/3 月/16 日/第 001 版
强化青年社会组织“ 三力” 建设
山东共青团打造基层治理的青春“ 引擎”
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武杰
“ 大家排好队,10 人一组,各自拿起面前的绳子,我喊‘ 一二三’ ,大家一起用力颠球⋯⋯”在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七里山街道的小区广场上,社工吴京振正带领着一群 8 至 12 岁的孩子玩着颠球游戏。吴京振阳光般的笑脸,让很多人忘记了他曾是一名在他乡辛苦创业的年轻人。2011年毕业后,吴京振留在济南,成立了专门从事社区青少年服务的济南善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我是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后还是想做专业的服务。可是真正到了自己创业才发现,仅仅有爱心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平台、没有资金、没有资源,青年社会组织想要持续发展存在很多困难,我们需要组织,需要引路人。” 吴京振说。
如今,青年社会组织已成为推动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目前已有青年社会组织 2387 家,核心骨干力量达 1.7 万人,青年社会组织已在重点群体帮扶、基层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文化“ 两创” 等领域崭露头角,但同时也遭遇了有热情缺能力、有想法缺支持、有项目缺平台的发展窘境。为进一步引领青年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创新,山东共青团着力推进青年社会组织“ 三力” 建设,打造基层治理的青春“ 引擎”。
强“ 心力”,聚青年精气神
和吴京振一样,张金玲同样是立志于公益事业的年轻人。2016 年 4 月,就读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张金玲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注册成立了济南市长清区第一家公益性社会组织——济南市长清区青益志愿服务中心,立足扎根农村基层,以“ 关爱儿童身心健康” 为切入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中心成立之初,人员问题很快成为张金玲不得不面对的最大难题, “ 专业社工少且难以留住,能够到农村开展活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类似问题在青年社会组织中并不鲜见。为全面摸清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困难,团山东省委将调查研究工作贯穿始终,先后赴京、沪、苏、粤等多地开展调研,调研新兴青年聚集地、筑梦空间 32 个,“ 青春社区” 29 个,走访省街舞协会、省沙画协会等青年社会组织 18 个,共开展微座谈 31 场,面对面个人访谈 220 余人,发放调查问卷 3000 余份,形成《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等报告,为推动青年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撑。 “ 青年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 作为从业者, 我们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 共青团组织既是我们的 ‘ 娘家人’ ,也是我们发展路上的‘ 主心骨’ ,希望团组织能够多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帮助我们提升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潍坊春雨社区义工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孙在前说。
面对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热情高、激情褪去快的实际,山东共青团结合青年社会组织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以学促建,依托“ 青社学堂” 打造“ 领航益课堂” 计划,邀请高校学者讲“ 五史”、共青团干部讲团课、青年社会组织优秀代表讲发展,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前往红色基地实地学、沉浸学,以共青团“ 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