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青年报/2024 年/4 月/12 日/第 001 版
专家讲理论 团干部讲团课 青年榜样讲事迹 少先队员讲故事
北京共青团:“ 以小见大” 深化四维宣讲格局
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 2023 级硕士生李畅对军人有一份天然的亲近,在本科期间,他曾在部队服役两年。去年 9 月,“ 天涯哨兵” 走进清华园的演讲又一次点燃了这名年轻人卫国戍边的热情,也再次提醒他,“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那次活动中,9 名驻守西沙群岛的“ 天涯哨兵” 向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的 500 名师生进行了以“ 坚定红色信仰” 为主题的宣讲。“ 现场像我一样多次红了眼眶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有过军旅经历的李畅说,驻守边疆的故事在同龄人的讲述中让人笑中带泪,他们是新时代年轻人该有的样子,让现场的师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团北京市委深化“ 专家讲理论、团干部讲团课、青年榜样讲事迹、少先队员讲故事” 四维宣讲格局以来,这是最具亮点的宣讲活动之一。在筑牢“ 四维宣讲格局” 的基础上,北京共青团从挖掘“ 小典型” 组建“ 大队伍”、选好“ 小视角” 诠释“ 大主题”、找准“ 小故事” 阐明“ 大道理”、用好“ 小阵地” 激活“ 大能量”、创新“ 小载体” 发挥“ 大作用” 5 个维度,破解“ 谁来讲、给谁讲、讲什么、怎么讲、在哪讲” 等过往宣讲中面临的难题。
9 名西沙官兵代表前往清华大学的宣讲也是北京共青团找准“ 小故事” 阐明“ 大道理” 的尝试。“ 天涯哨兵” 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感人事迹,将守岛爱民的战斗经历融入对X的创新理论的感悟中,引导团员和青年厚植“ 有国才有家” 的家国情怀。
截至 2023 年年底,全市共青团系统已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讲 5700 余场,线上线下覆盖团员和青年超过 700 万人次,有效推动新时代X的创新理论深入青年心。
在“ 谁来讲” 布局上,团北京市委依托“ 青年五四奖章”“ 北京青年榜样”“ 两红两优” 等项目,着重发挥基层一线宣讲员群众基础好的优势,重点挖掘优秀青年理论工作者、基层团干部、“ 第一书记”、青年志愿者等“ 小典型”“ 小先锋”,组建宣讲“ 轻骑兵”,让“ 大咖” 和“ 草根”
同时活跃在基层宣讲舞台。
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有一间教室,三四十平方米的空间内陈列着 2023 年夏天暴雨洪灾后各方支援门头沟抢修救灾、灾后重建的照片。2023 年 9 月开学后,学校在原来红领巾学院的基础上,打造了抗洪救灾纪念展室,这间教室也成为思政教室。
2023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曾到该校看望师生,并走进这间思政教室,对当时正在上课的师生提出了殷殷嘱托。妙峰山民族学校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高盛兰说,在深入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学校依托思政教室,组建“ 红领巾宣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