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华工商时报/2025 年/7 月/24 日/第 001 版
深耕调研“ 沃土”

搅动发展“ 活水”
临沂市工商联以“ 进” 促“ 兴” 助企前行
本报记者 程子桐
今年 2 月下旬起,临沂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开展“ 深化政企沟通强化联系服务助企纾困解难” 大走访、大调研活动,6 个调研组深入商协会、民营企业,发放线上、线下调查问卷,宣讲政策、倾听诉求、答疑解惑、正面引导,梳理汇总问题清单,掌握企业的诉求、困难和建议,切实助企排忧解难。
临沂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民营经济繁荣活跃。全市现有经营主体 153 万户,居山东省第 3 位,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 90%以上的营业收入、90%以上的工业税收,解决了 90%
以上的群众就业。全市工商联共有会员企业 3.7 万家、商会 419 家,其中市工商联所属商会 100家。临沂市工商联聚焦“ 两个健康” 工作主题,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调实情、研实招、出实效,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此次调研活动是临沂市工商联进企业、听心声的一个缩影。
进企业,下沉一线解难题
近年来,临沂市工商联将调查研究作为服务民营经济的重要抓手,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组织干部深入一线企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 “ 深化政企沟通强化联系服务助企纾困解难”“ 送政策、访实情、强信心、促发展”“ 深入企业听心声走访商会促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政策落实情况专题调研等调研活动。每年大型调研 4 次以上,小规模、多层次的调研 6 次以上,增加对基层工商联、乡镇商会、中小微企业的调研。
此外,临沂市工商联采用“ 互联网+” 手段查问题,每季度开展 1 次民营企业运行状况调查,每次 2000 余家企业参与。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摸清最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利用政协提案、社情民意等渠道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针对调研中企业反映的政企沟通不畅、人才需求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临沂市工商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市级领导联系服务商会制度,31 名市级领导联系 31 家商会,建立与行业协会和民营企业定期沟通互动机制;配合市委组织部选聘 443 名机关干部到民营企业任职红领书记,为所属商会选聘X建指导员 18 名,聘任商会统战工作联络员 50 名;11 名异地商会负责人被市政府聘为“ 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30 名商协会负责人被市纪委监委聘为“ 营商环境亲清观察员”;开展金融助企、银行行长进商会访企业等活动,巩固拓展“ 金融+商会+企业” 服务成效,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金融动能;联合签订《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设立“ 行政复议惠企联络点” 23 个,引导商会完善调解组织建设与运行,截至目前,共录入调解案件1456 起⋯⋯
今年 2 月,临沂市委、市政府召开商城国际化推进大会,发出“ 百团千企· 商城出海” 动员令后,兰山区工商联第一时间通过“ 大走访、大调研” 行动深入山东福达木业有限公司、兰华集团等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代表性企业,了解企业在出海筹备中遇到的实际困境——从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的“ 零经验” 导致的跨境流程陌生,到成熟企业提及的品牌在海外市场认知度低、缺乏本地化营销渠道,再到共性的国际贸易壁垒应对、汇率波动风险防控等问题,均被逐一记录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