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同志们: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进程”。马克思曾表达这样的观点:“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现代化趋势的思考。实现现代化,同样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懈追求的梦想,是中国共产X100多年来持续奋斗的目标。X的XX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X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西方国家推行的那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这种根本性质的差异,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特殊历史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和理论建构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X决定的。X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多年来,中国共产X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并将继续引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中国共产X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X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X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中国共产X的初心使命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体系
中国共产X是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论者。习近平指出:“我们X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把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作为中国工人阶级政X,中国共产X的初心使命,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中国共产X从成立之初,就将“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写入纲领,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但是,在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这个最高理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时刻牢记“将来的纲领”也要及时确定“现在的纲领”。纵观X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纲领,核心的一条就是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实现上述目标,就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国家的现代化。X的初心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X探索建构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体系,同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一致的。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X人就从民族复兴的角度看待国家的现代化问题。1944年5月,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X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他总结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他还特别指出,经济工作尤其是工业对于军事、ZZ、文化、思想、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决定性意义。毛泽东把实现工业化提到了实现民族独立的高度,认为这是中国共产X人的历史责任。在X的七大上,毛泽东认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二是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X提出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摆脱落后和贫困,要使革命达到目的,就必须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初步表述,表明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构想之初就基于“摆脱落后和贫困”这个目标。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也强调:“所谓四个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他还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ZZ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同时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民族复兴必须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实现,这是近代以来的历史结论,更是由中国共产X人的初心和使命所决定的。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X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X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70多年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引领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