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河南法制报/2023 年/4 月/21 日/第 008 版特别报道
以法之名 “ 未” 爱护航
——郏县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纪实
河南法制报记者 陈亚洲 通讯员 尚宇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郏县检察院成立“ 苔花” 未检工作团队以来,始终以法之名、“ 未” 爱护航,用心用情用法浇灌祖国“ 未来之花” 茁壮成长。
近年来,郏县检察院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自觉扛起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的检察责任,创建“ 苔花” 未检工作团队,坚持“ 四全” 工作法:在办案过程中坚持惩戒、保护、帮教全链条;开展法治宣讲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社区全覆盖;对需求学生心理疏导、帮扶跟进全过程;公益诉讼监督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全时空,努力以优质的检察服务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司法保护全链条
“ 真的很感谢检察官,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可能早就不上学了!” 少年小博(化名)对郏县检察院未检检察官始终心存感激。
2022 年,刚入大学的小博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刑事拘留。承办检察官审阅案卷后,讯问小博,他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并于案发后积极退赃。经社会调查,检察官发现小博性情温和,乖巧懂事,但其父亲因身患癌症,母亲系继母,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因家庭经济压力过大,懂事的小博这才想自己挣学费,为家庭减轻压力,但其涉世未深,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挣钱心切,才听信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承办检察官秉承“ 不抛弃每一个孩子” 的宗旨,多次实地走访、了解情况,充分挖掘犯罪背后的原因,并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小博开展心理疏导。因小博认罪悔罪态度好,积极退赃,在听取各方意见后,郏县检察院认定其有挽救的可能性,对其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附 6 个月的监督考察期。检察官还向小博父母制发个性化督促监护令,同时邀请妇联、关工委工作人员,对小博父母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督促其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经过检察机关的帮助,小博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重返校园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郏县检察院秉持未成年特殊司法保护理念,坚持办一个案子,挽救一个孩子,从“ 爱” 出发、从“ 帮” 入手、从“ 保” 着眼,加强与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单位沟通联系,积极探索建立集社会调查、法律援助、被害人救助、社区矫正、观护帮教、未成年人救济安置等于一体的支持体系,建立“ 附条件不起诉+家庭教育指导+督促监护令+合力帮教” 一体化帮教机制,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精准挽救。
法治宣讲全覆盖
“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教育类法律法规,聚焦立德树人任务,依法办校,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日,郏县茨芭镇初中校长张伍营参加完该县举办的“ 检校同行送法进校园春风行动” 普法讲座后说道。
近年来,郏县检察院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工作,坚持家长、学生、老师及涉“ 未”从业人员普法宣讲全覆盖,与家庭、学校、机关、群团组织、社区(村)共同发力,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不同需求,整体安排部署,坚持宣传、保护、帮教并举,多举措全面推进全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日常,全县普法教育工作得到扎实有效开展。
完善机制,精心组织。每年由县教体局制订年度法治教育计划,检察院统筹安排,坚持“ 请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进来、走出去” 方针,对偏远村庄和学校,检察官定期送法进地头、进校园。同时,与教体局联合对所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轮训,增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丰富载体,订单式宣讲。在发挥课堂式宣讲主渠道的基础上,制作微视频、微电影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与需求群体交流相结合方式,强化宣讲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时效性。通过开设青少年法治教育第二课堂及建设“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