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北京日报/2024 年/2 月/5 日/第 003 版要闻· 时政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23 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朱雅频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23 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最高检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在坚持X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立足法律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履职,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中,奋力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首都现代化建设。全年受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 四大检察” 案件 142933 件,办结 136110件,同比分别上升 56.9%和 52.9%。
一、突出X的ZZ建设统领,确保检察工作正确ZZ方向
牢记“ 看北京首先要从ZZ上看”,在坚持讲ZZ与讲法治有机统一中,切实把握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检察履职特质。
强化X的ZZ建设的引领保障。坚持X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的规律
性认识,推动首都检察发展行稳致远。
——依靠X的领导破解检察发展难题。 以贯彻X的二十大关于 “ 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部署、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及市委实施意见,引领和保障检察工作,努力以顽强意志打开法律监督工作发展新天地。严格执行《中国共产X政法工作条例》 ,向市委及其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 118 件,把X的领导ZZ优势转化为检察制度效能。
——强化检察发展“ 思想要素” 功能。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市检察院X组落实“ 第一议题” 制度,逐章专题学习X的二十大报告,贯通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破解 16 项问题,健全 14 项制度,把握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的“ 金钥匙”。
——深化全面从严治X治检。 市检察院X组落实主体责任, 制定实施检察X建督查测评体系,常规ZZ督察首次延伸到市检察院机关内设机构。创新班子成员履行“ 一岗双责” 机制,加强系统内部监督执纪力量配置与功能发挥。运用监督执纪“ 四种形态”,给予 11 人X纪政务处分;记录报告“ 三个规定” 等重大事项 6613 件,同比增长 1.7 倍。一体推进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加强人才评审、绩效评价、表彰奖励等工作,62 个集体和 78 名个人荣获市级系统以上表彰,门头沟院获评全国模范检察院,通州院被最高检记集体一等功。
服务保障“ 国之大者” 的首都实践。以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履行首都职责要求为牵引,带动检察履职更好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
——服务保障全国ZZ中心建设。坚持以ZZ安全为根本,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14件 14 人、涉黑恶犯罪 8 件 76 人;发挥检察机关反腐败职能,起诉监委移送职务犯罪 309 件 376人;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 51 件,同比上升 75.9%,办理了全市首例激活适用机动侦查权规定的案件。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突出维护金融安全,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
第 1 页 共 5 页

序、金融诈骗犯罪 888 件 1465 人,探索以关联“ 冒烟指数” 与金融检察业务数据强化预警功能,防范金融风险向社会稳定领域传导。强化军事安全检察保障,严惩危害国防安全和涉军人军属犯罪 29 件 30 人。
——服务保障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依托检察履职润物无声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北京检察话语与叙事体系讲好检察故事,引领社会法治意识。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办理涉老字号保护等案件 57 件,军地检察协作共护“ 禄米仓胡同 73 号”。强化检察文化法治特质,丰富检察文化内涵,研制规范检察行权的工作指引 18 件。
——服务保障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把握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和涉外法治工作联动性强的特性,依法办理涉外案件 237 件,妥善开展领事探视 25 件次。首次将“ 检察元素” 嵌入金融街论坛等国家级、国际性平台建设,在“ 法治协同与金融治理” 平行论坛发出检察声音。联合市侨联出台加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见,提升涉侨检察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
——服务保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理念,推动知识产权检察融合履职办理涉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案件 953 件;对接“ 三城一区” 主平台建设完善检察联络机制,凝聚协同保护创新合力。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法治需求,办理侵害数字权益、破坏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犯罪案件 29 件 55 人,立案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 255 件,护航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二、站稳为民检察立场,依法保障和维护民生民利
以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方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体现人民根本意志与根本利益
的法律执行护佑民生福祉。
努力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起诉故意伤害、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 5896 件 6665 人,追赃挽损 49 亿元,同比上升 49.3%。能动参与全市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起诉重大责任事故、危险作业等犯罪 139 件 173 人, 丰台院办理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案, 昌平院办理重大违法经营地下油库案;推送线索联动查办安全生产领域制贩、使用特种行业“ 假证” 人员 252 人,溯源整治黑灰产业链上假冒国家官方网站 226 个。面对“ 23· 7” 极端强降雨灾害,依法办理涉汛刑事案件 6 件 22 人,房山、门头沟等院积极投身抢险救灾,扶助受灾群众于危难之际。
守护人民群众的公共财产权益,起诉危害税收征管犯罪 199 人,同比上升 15.7%;立案办理涉税公益诉讼案件 34 件,联动税务机关追缴 140 家加油站、供油公司税款 2.4 亿元,推动经营主体增值税申报纳税收入同比增长 44.8%;追缴耕地占用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偷逃税款 2.8 亿元;办理骗取国家农药补贴、粮食运费补贴资金案件 24 件 112 人,追缴赃款 1200 余万元。
努力让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服务宜业宜居和谐环境建设,保障首都社会活力与秩序有
机统一。
——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把握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1508 件 2594 人,联动市场监管部门治理“ 幌子”“ 空壳” 公司,吊销营业执照 135个。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 119 件 149 人,起诉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 261 件 320人;依法监督涉民营经济保护民商事案件 105 件,涉案标的 4.8 亿元;对接保企业稳就业需求,促进 83 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合规经营,推动健全市区两级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让法治元素成为企业发展要素。
——助力营造高品质生态环境。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理念,开展建筑行业非法倾倒垃圾、资源领域非法采矿等专项监督,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 1611 件;会同津冀及毗邻省市检察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围绕守护永定河构筑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屏障。市检四分院诉朱某良等人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作为中国环境资源司法案例刊载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网站。
第 2 页 共 5 页

——助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办理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532 件,开展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促进完善 600多个校园周边相关标志和设施 1503 项;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470 件 526 人,加强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附条件不起诉 127 人,服务保障北京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
义就在身边。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996 件,办结最高检交办重复信访案件 37 件,促进“ 事心双解”。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完善首都检察版“ 接诉即办” 机制,靶向执法司法高频投诉问题开展 17 个“ 小专项” 法律监督,联动市住建委整治违规使用公租房,收回市值 14.7 亿元的 708 套住房轮候配租;依法开展支持农民工起诉工作,帮助讨回欠薪 8516 万元;向因案致困的 518 人发放司法救助金 885 万元,助力解决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