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解放日报/2025 年/1 月/22 日/第 011 版要闻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5 年 1 月 17 日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陈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
出意见。
2024 年工作回顾
2024 年,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最高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按照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围绕“ 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中心任务,坚持“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在ZZ建设有力引领、办案质效稳居前列、专业人才量质齐升、实干担当形成自觉的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破解裉节、激发活力、提升能力,上海检察“ 争一流、走在前、排头兵” 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一、为大局服务,护航上海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优化以保障“ 五个中心” 建设 20 条意见为总纲的检察服务矩阵,扎实开展“ 检察护企” 专项行动,更好服务“ 国之大者”、践行“ 四个放在”。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3904 人,起诉 31392 人。设立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增强整体性、协同性,依法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坚持以ZZ安全为根本,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挂牌督办非法获取 400 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实施敲诈勒索的恶势力集团案。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对地铁九号线、大型超市内持刀伤人等重大恶性犯罪提起公诉,开展“ 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 专项治理,全力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对轻微犯罪等依法决定不批捕 9454 人、不起诉 7855 人,提出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量刑建议 12103 人;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犯罪嫌疑人, 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172 人; 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 89.3%, 一审服判率 97%,高于其他案件 25.3 个百分点,依法宽缓,更利内生稳定、长效安全。
拓展服务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 7.0 版行动方案,在 3 项专责任务基础上,突出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拓展推出 21 项任务 71 条举措,协同擦亮营商环境“ 金字招牌”。平等保护更有力。坚持“ 同罪同责同罚”,办理各类涉企案件 8700 件,依法起诉商业贿赂、串通投标、职务侵占等破坏公平竞争、企业内部腐败犯罪 751 人,办理某全球知名广告公司高管收受商业贿赂 8.2 亿元、某数字阅读头部企业高管非法侵吞维权赔付款近 1.2 亿元等大案。严惩职业“ 闭店人”“ 背债人” 扰乱市场秩序等新型套路犯罪,精准打击经济犯罪新手法。护企链条更完善。开展涉企监管执法专项监督,与市工商联建立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线索通报机制,会同公安机关清理涉企“ 挂案” 41 件;与公安、法院共建退赃退赔释法告知、涉案财物联动处置等机制,为企业挽回损失 4 亿余元;督促清退“ 空壳公司” 109 家,探索监督虚假破产逃废债等,做实企业全生命周期检察保障。区域协作更紧密。牵头召开长三角检察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首次发布四地检察履职白皮书,部署保障市场准入和退出秩序、护牢经济金融安全等 12
第 1 页 共 8 页

项联合行动,新建“ 1+4” 检察协同机制,助推提升长三角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
助力发挥创新策源功能。支持和保障全面创新,在市检察院单设知识产权检察部,指导各级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一体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 四大检察” 职责,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 2133 件,其中“ 由刑及民”“ 行刑联动” 等案件 451 件,以综合履职促进综合保护。深化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提级管辖,入选上海市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十大典型,全年起诉 26 人,办理侵犯人工智能商业秘密、侵犯医疗软件著作权等全国首案,保护战略先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大零号湾等 28 个重点科创园区创设“ 法治副园长”,靠前服务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出台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 26 项举措,起诉操纵证券期货市场、洗钱等金融犯罪 884 人,依法办理“ 和合系”“ 海银系” 非法集资等重大敏感案件。办理全国首例私募“ FOF 基金” 违规场外配资、非法经营证券融资业务案,穿透审查多层嵌套投资伪装,揭露新型犯罪手法,最高检组织全国业务骨干观摩听庭。探索金融检察综合履职“ 上海路径”,在外滩、陆家嘴设立实践基地,构建形成“ 一中心、两基地、三分中心、四试点院” 的综合履职体系,牵头建立金融领域执法司法七方协同机制,召开京沪深证券期货犯罪检察论坛,推动金融风险联防联控联治。
共护清朗网络空间。在基层院全覆盖成立网络检察办公室,推行“ 检察官+技术调查官” 等机制,依法起诉网络犯罪 8200 人。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办理涉缅甸、阿联酋、菲律宾等跨境电诈重大专案,起诉 2151 人,引导公安机关深挖彻查,追捕追诉犯罪嫌疑人 416 人。加大新型网络犯罪惩治力度,办理全国首例非法获取数字钱包私钥、篡改新能源汽车电池数据等案件,联合开展“ 网购非法‘ 薅羊毛’ ”“ 网络水军” 等专项治理,发布直播电商行业法律风险提示、人工智能大模型风险管理指南等“ 法律服务包”,保护数字经济,维护网络安靖。
扛牢反腐败ZZ责任法治责任。 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受理监委移送职务犯罪 451 人,已依法起诉 419 人,同比分别上升 48.8%和 39.2%,其中厅局级 13 人、县处级 45 人,办理虹桥管委会原常务副主任鲍炳章、市国资委原主任白廷辉受贿等大要案,起诉侵吞残疾人托管账户、涉农资金等 “ 蝇贪蚁腐” 241 人。 深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 起诉行贿犯罪 97 人, 同比上升 42.6%,对一起单位行贿案追缴违法所得 6480 万余元,严防“ 围猎者” 因赂获利。严查司法腐败,市检察院专设检察侦查部,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14 人,向外省市移送线索立案侦查 3 人,守护公正司法“ 水源”。
二、为人民司法,助力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
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用心用情开展“ 检护民生” 专项
行动,让人民城市始终充满法治温度。
合力提升生活品质。 围绕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深化检察机关应邀参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机制,率先出台《安全事故调查检察官履职工作办法》,注重融合履职、预防为主,参与调查 130 起,同比上升 57.4%,推动港口周边堆场违规堆放危险货物等专项整治。开展电动自行车及充换电柜安全监管专项监督, 立案违法改装拼装、 消防设施缺失等公益诉讼 251 件, 推动消除风险隐患 2312处,防患于未然。市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专门新增检察公益诉讼条款。围绕食药品安全,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犯罪 108 人,立案食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 611 件,同比增加 1.8 倍。办理非法跨境制售仿制药、黑市销售“ 排卵针” 等疑难新型案件。从严办理向本市及周边百余家餐饮店销售假牛羊肉案,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围绕生态之城建设,积极参与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 192 人,立案公益诉讼 1133件。某养护公司在生态公益林修复中非法回填工程渣土,造成 85 亩林地毁损,检察机关同步开展刑事打击和公益诉讼,公司实控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九个月、五年内禁止从事绿化行业,多个关联公司连带赔偿修复费用及惩罚性赔偿金 2203 万元。围绕城市更新,办理旧改征收、房屋买卖等领域民事行政监督案件 416 件,聚焦高层建筑外墙维护、地下空间使用等,立案公益诉讼
第 2 页 共 8 页

242 件,办理全市首例“ 野蛮装修” 私拆承重墙危险作业犯罪案件,依法保障宜居安居。围绕城市治理, 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 监督与共治结合, 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1105 件, 采纳率 99.7%,涉期货和衍生品监管、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监管等 2 件检察建议入选全国年度“ 二十佳”。弘扬法治精神,更新推出《公益诉讼进行时(第四季) 》纪实专题片、《弄堂里的故事(第三季) 》法治短剧,“ 青蓝杯” 校园法治新媒体赛事入选最高检新时代检察传播创新事例。
合力厚植人文关怀。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伤害、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零容忍”,起诉 479 人,对 389 件案件开展强制报告、从业限制“ 每案倒查”,强化源头防控。坚持“ 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依法起诉未成年人犯罪 218 人;协同推进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开展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和观护帮教 108 人,采取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等矫治教育措施 85人,依法封存 410 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帮助 10 人圆梦大学、89 人顺利就业。与市教委共建检校问诊、控辍保学等机制,会同网信、文旅、网安联合出台《网络平台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工作指引》,850 名检察人员兼任全市 1039 所学校法治副校长、221 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法治副站长,开展 752 次法宣教育,覆盖 25 万受众,“ 六大保护” 更加相融与共。保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 加强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权益保护, 参与开展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办理企业 “ 恶意注销” 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等案件,让劳动者安心乐业。立案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 97件,推动 133 个公共场所增建改建无障碍通道、停车位等 503 处,督促公共服务保留线下渠道、自助终端设置语音导览,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对权益受损但无力起诉的残疾人、妇女等特定群体,支持提起民事诉讼 2512 件。向 1836 名因案致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2784 万元,协调落实社会救助 80 人次。保护军人军属、英烈合法权益。起诉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等涉军犯罪 7 人,办理国防军事、军人权益、英烈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 28 件。联合上海军事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军队驻地周边重大安全治理检察建议,与国家安全局、国防动员办、上海警备区等会签健全检安军地一体守护国防安全协作机制意见,相关工作入选最高检维护国防利益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