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呼和浩特日报(汉)/2025 年/1 月/24 日/第 005 版文件· 综合
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5 年 1 月 6 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晓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4 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更加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各项工作在巩固中深化、在落实中发展、在实干中提升。
一、以高质效的检察履职,助力服务大局新突破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好服务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起诉 2947 人,从严从重起诉土默特左旗“ 6· 18” 故意杀人案等严重暴力犯罪 241 人。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切实做到“ 不漏不凑”。依法惩治腐败犯罪,起诉监委移送职务犯罪
62 人。加强检察侦查,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 16 人,促进廉洁司法。依法惩治经济金融领域犯罪, 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182 人, 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 370人,守好金融安全法治防线。
更加有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扎实开展“ 检察护企” 专项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清理涉企刑事“ 挂案” 5 件,起诉串通投标等破坏公平竞争犯罪 118 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办理涉企民事、行政案件 325 件,提出检察建议 121 件。赛罕区检察院办理的“ 小案重罚” 非诉执行案件,推动行政机关减免对小微企业的加处罚款,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并被自治区X委肯定。持续深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 27 件,出台护企七项举措,建立重点企业保护名录 28 家,设立保护中心及联系点 21 个,护航首府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跨区域检察协作,牵头与包头市检察机关签订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以 27 项务实举措,共同服务保障呼包同城化发展。
坚定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办理环境资源类公益诉讼案件 250 件,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 134 万余元。与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联合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基地,以“ 补植复绿”实现生态利益“ 填补续造”。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 171件,督促清理河道 10 公里、垃圾 664 吨,恢复林地、耕地 492 亩。聚焦再生水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监督职能,从提高再生水水质、降低再生水水价两方面,助力破解企业使用再生水现实障碍。
积极参与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90 份,做实“ 抓前端、治未病”。玉泉区检察院依托办理的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推动国家修改相关检测标准。新城区检察院推动检察建议向政协提案转化,妥善解决电动自行车换电柜消防安全隐患。注重以检察理论服务检察实践,托县检察院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切入点开展理论研究,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林县检察院与内蒙古财经大学联合出版学术专著,助力知识产权和农牧业品牌建设保护。
二、以看得到的检察行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第 1 页 共 5 页
切实加强民生领域司法保障。扎实开展“ 检护民生” 专项行动,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热点问题精准履职,办理各类涉民生案件 3102 件。市检察院、赛罕区检察院联合办理的生效裁判系列监督案,为 22 户“ 被借名” 农牧民找到 4000 余万元贷款“ 真正借款人”,切实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拧紧医保、社保领域“ 安全阀”,新城区检察院针对涉刑人员违规领取社保金问题展开监督,帮助国家挽回医保、社保基金损失 800 余万元。撑起司法救助“ 暖心伞”,健全“ 司法救助+” 多元救助机制,办理司法救助案件 221 件,发放救助金 242.6 万元,救助案件数再创历史新高。
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探索实行“ 全方位、多层次、高质效” 信访接待模式,对 1511 件次群众信访“ 件件有回复”,经验做法被最高检转发推广。组织检察听证 671 件次,邀请听证员 2005 人次,持续发力促进当事人和解息诉。武川县检察院综合运用领导包案、上门走访、公开听证等方式办理信访积案,实现双方当事人从“ 不可调和” 到“ 握手言和”。
倾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零容忍”,批捕 66 人,起诉 81 人。对涉案未成年人依法惩戒、精准帮教,附条件不起诉 28 人,开展帮教 69 人,临界预防 162 人。携手相关成员单位,共建“ 卓兰”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帮教实践基地,扩大“ 卓兰· 未检” 品牌影响力。积极助推专门学校规范化建设,着力破解罪错未成年人“ 管又管不住、不管又不行” 的困局。围绕未履行强制报告制度、网络隔空猥亵、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不适宜场所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促推未成年人“ 六大保护” 协同发力。91 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授课 196 场,覆盖师生 8.4 万余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