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西部法治报/2025 年/2 月/18 日/第 001 版
为检察工作注入“ 智慧内核”
——陕西省检察机关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高虎 通讯员 王瑞
在法治建设的浪潮中, 数字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 成为推动检察工作提质增效的 “ 加速器”。近年来,陕西省检察机关根据最高检《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
的意见》和省检察院X组关于检察改革的总体部署,以“ 三有” 争创为抓手,持续深化数字检察战略,围绕“ 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 的工作要求,充分运用数字检察手段,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助推陕西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 年 2 月,陕西数字检察中心启动运行,与 91 家市级以上行政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中心运行一年以来,已汇聚检察内外部数据 7350 万余条,并牵头建设全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实现刑事案件线上办理。
数字赋能 守护文化瑰宝
为推动“ 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 专项活动深入开展,咸阳市检察机关积极创新, 构建和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将科技力量融入文物保护监督办案工作, 为文化 “ 寻保传” 专项活动插上科技“ 翅膀”。
2 月 10 日,咸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主任王宁海告诉记者:“ 咸阳市检察院与礼泉县检察院携手构建的‘ 文物保护破坏预防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模型’ ,已然成为当地文物保护的坚固防线。”
在模型构建前期,咸阳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先后走访文旅、住建、林业等多个部门,广泛调取相关文物名录,同时,深入实地调研文物分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模型构建积累了大量翔实的数据。随后,咸阳市检察院组建专家团队,与礼泉县检察院技术人员紧密协作,对模型的逻辑框架、功能模块和算法设计进行反复论证与优化。经过检察机关的不懈努力,2024 年 11 月,模型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
“ 这一模型凭借对海量文物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够精准定位潜在的文物破坏风险点,为检察机关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王宁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