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经营报/2024 年/2 月/5 日/第 B05 版银行
“ 资金+资产” 双管齐下 私行打通财富传承“ 任督二脉”
访交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金旗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财富管理市场在中国迅速兴起。
一方面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财富向善已成为主流价值。当前,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呈现哪些变化?作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重要参与主体之一的私人银行机构将有哪些作为?近日,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交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金旗。
金旗指出,家族财富传承需求开始集中释放,主要有财富保值增值和企业发展的需求。这意味着,私人银行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将是融合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打通资金端和资产端,将不同风险和收益特征的资产与投资者多元化的资金相匹配,更好地满足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这也是活跃资本市场的发力点之一。
财富向善助力共同富裕
《中国经营报》 :站在当前时间点,你如何看待中国私人银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金旗:中国经济增长推动财富管理市场持续扩容、金融资产配置重要性凸显将助推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然而,净值化转型考验、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将是私人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关键内容。
从机遇来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提升、财富持续积累,高净值人群对财富保值增值和财富传承的需求日益增强,推动财富管理市场扩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我国人均 GDP 达 1.27 万美元,已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截至 2022 年年底,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 619 万人,同比增长超 20%。高盛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居民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到了 31 万亿美元,2016 年—2020 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1%。另据毕马威预测,2021 年—2025 年,我国居民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25 年将达 50 万亿美元。
二是,我国居民配置金融资产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催生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需求。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展望未来,政策环境、人口周期等因素将推动我国居民资产配置由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给我国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私人银行面临的挑战来自三方面:一是净值化转型正在重塑传统的投资和理财模式。2022 年银行理财正式开启全面净值化,传统意义上“ 固收类产品等于固定收益” 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前几年市场关注度较高的“ 固收+” 策略在 2022 年—2023 年权益市场回调背景下业绩表现也低于投资者预期。投资者长期以来熟悉的单一固收资产投资模式面临挑战,如何有效降低市场波动对客户收益的冲击,是所有财富管理机构面临的考题。
二是财富管理市场面临资产选择的挑战。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加上经济周期的影响、资管新规的深入推进,近几年财富管理市场各类风险事件陆续浮出水面,市场已回归“ 不可能三角”,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三者无法兼得,资产配置的难度加大。
三是财富管理服务急需专业支撑。一方面,做好资产配置对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新挑战。从宏观及大类资产市场研判,到产品策略适应性分析和具体产品优选,再到针对客户需求制定资产配置服务方案,以及对资产配置方案进行持续跟踪维护,每一环节都对投研服务的专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另一方面,市场波动无处不在,财富管理机构能否为客户提供专业、
第 1 页 共 3 页

有效的陪伴服务,直接决定了客户的投资体验。比如,在市场下跌时如何协助客户战胜恐惧、理性看待短期亏损?在市场上涨时又该如何引导客户克服人性的贪婪、避免追涨的陷阱?加快提升财富管理机构投研实力是当务之急。
《中国经营报》 :国内当下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面临转型和传承的压力增大。高净值客户在传承方面有哪些需求?这对私人银行提出哪些要求?
金旗:近年来,随着“ 创一代” 年龄增大,家族财富传承需求开始集中释放。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3) 》调研数据显示,50 岁以上的一代创富者占比 56%,较 2022 年下降 7%,二代继承者及退休人士占比均有所增加,我国高净值人群的传承需求进入集中爆发期,企业接班、财富继承等需求旺盛而迫切。高净值客户在传承方面有如下需求:
一是财富保值和增值。高净值客户对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十分关注,需要专业的财务规划和投资管理,以确保家族财富能够在经济变化和市场波动中稳健增长。二是企业发展。中国经济步入结构转型新阶段,企业如何应对挑战、保持稳健持续经营,对家族财富的管理和传承具有重大影响。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3) 》的调研结果,以上两项需求是受访者最为看重的方面。其他传承需求还包括家族治理(家庭成员的内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