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3 月/21 日/第 007 版视点
培育红色文化认同的三重路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向科 邓金童
红色文化认同是指人民群众赞同、认可和接受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并用以指导自己实践活动的过程。这既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逻辑前提,又是弘扬红色文化的内在要求。红色文化认同培育,应着重从以下路径入手。
强化红色记忆,巩固红色文化认同的认知与情感。认同离不开记忆。红色记忆有益于引导人民群众形成对X的百年奋斗史的认知,建构民众共属一体的牢固想象,激发民众为幸福生活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当下,亟须增强民众红色记忆,增进红色文化认同。一要利用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历史认知。红色资源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 记忆之场”,是红色记忆、历史、情感发生勾连的特定场所。因此,要对现有的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个性化处理,使其活态化、立体化、大众化,扩大其可观感和受众面,赋予红色资源鲜明的时代内涵,实现其现代化传播;对各类红色遗存进行普查、确认、立标工作,“ 凡有痕迹的都要留下记忆、凡有记忆的都要留下故事”。二要推进仪式展演,增强红色情感认同。仪式展演“ 不仅能够将曾经的记忆唤醒,而且在重复展演中能让人们产生习惯记忆,从而使记忆得以延续”。庄严的纪念仪式活动、营造出浓厚历史现场感的红色剧目展演,能将特定的历史记忆镌刻在观者的头脑中,将红色的火种播撒进他们的心中,进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三要塑造红色景观,凝聚红色价值信仰。红色记忆诉说着人们共同的历史由来,也凝聚着人们共同的价值信仰。渺远的历史及其背后抽象的ZZ话语,通过具象化的红色景观变得“ 可视”“ 可听”“ 可触”,为民众所“ 认知”,红色文化才更容易“ 入脑”“ 入心”,红色基因也才得以“ 动情” 传承。
加强利益保障,奠定红色文化认同的基础与前提。红色文化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