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3 月/16 日/第 001 版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马廷奇
近年来,X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了多份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文件,逐步形成了职业教育的制度框架和实践蓝图。X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作为X的二十大后教育领域改革的首个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反映了X和国家对新时代职业教育规律的新探索,有利于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明确现代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2 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国家法律形式对职业教育的类型作出明确规定。这既是对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普通教育化” 的一种转变,也是对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化重构。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一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贯穿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全过程,渗透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全要素,体现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差异。从培养目标来看,职业教育主要面向全社会的行业职业岗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培养模式来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 底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大优势。我们应当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着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从保障体系来看,重点在于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设“ 双师型” 教师队伍,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上下贯通、普职融通。另一方面,强调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旨在凸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遵循不同的人才培养规律,彰显职业教育独特的社会功能定位。不同类型教育应该优势互补、交叉融通,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 分类发展” 与“ 协同创新”。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
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应当是供需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当前,无论是职业教育的层级结构体系、专业结构体系,还是人才培养制度体系,都无法有效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新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与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