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光明日报/2023 年/3 月/10 日/第 008 版两会特刊
筑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两个基础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代表
本报记者 颜维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深入实施‘ 强基计划’ 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站在新起点上,我国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持续筑牢基础研究和人才基础这“ 两个基础”,争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排头兵与先行者。
“ 第一个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丁奎岭代表认为,当前在基础研究方面应该做好“ 三个区”:
一是“ 集中区”,主要指面向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助力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最有效、最急迫的切入点与着力点。要“ 集中力量办大事”,瞄准“ 大科学”“ 大工程”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如上海交大面向海洋强国战略,制定实施“ 大海洋” 专项行动计划,建立“ 深海重载作业装备” 集成攻关大平台,全力推进上海长兴岛海洋装备研究基地和“ 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落地,构建了从科学到工程、产业全链条系统化科研体系。
二是“ 自由区”,主要指面向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的自由探索是揭示自然奥秘、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重要途径,要打造新型的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产出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原始性成果。上海交大在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的支持下,对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世界科学前沿,建设李政道研究所、张江高等研究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等,会聚了一批敢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的青年科技人才,已经产出了一批原创性成果。
三是“ 融合区”,主要指面向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探索企业